原题:总书记“小岗村讲话”对推进农村改革作了哪些新部署?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调研,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总书记为何选择把小岗村作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后首次调研的地方,并在此主持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对此撰文指出,因为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而三年多前,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的首次考察调研,去的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
两个时间节点,两个改革地标,总书记调研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改革开放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决不止步。
众所周知,小岗村是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1978年冬,小岗村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包产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自己鲜红的手印,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在小岗村召开这个座谈会,具有特殊意义。”“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面对“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的改革深水区,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且意味深长。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近年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农村改革的方向,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农村改革具有重大制度性创新的举措。习近平“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相结合的思路和部署持续叠加发力,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酝酿着重大突破。
允许探索土地承包权有偿出让和宅基地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这一重大改革突破和制度创新给了农村更多自主权,市场化改革有望深入推进。通过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办法,推动农村产权改革,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真正富起来有重大意义。
毫无疑问,农村土地改革是我国当下的重大现实改革课题,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可以极大地释放改革红利、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持续稳定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陆续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的文件,对农村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改革高度重视并作出部署。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推进任重道远,既需要我们有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勇气和担当,又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用开拓性思维突破目前农村土地改革中存在的诸多瓶颈和难题。
“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总书记关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四个坚持”阐述,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并再次强调一切必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利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
总书记的淳淳告诫,进一步明确了以法治国在农村改革中的指导作用。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的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总书记的“四个不能”论述从根本上揭示了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导航图,也是这一重大改革是否真正成功的检验尺。
加大推进新时期农村改革力度,总书记在小岗村发出了攻坚克难动员令。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的农村改革,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城乡报》2016-05-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