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

[ 作者:宋洪远 吴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11 录入:吴玲香 ]

摘要:2016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东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分别在黑龙江、河南、浙江三省, 针对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三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金融需求等主要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00余份。论文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特征和融资现状, 并提出了金融支持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及其特征

(一) 经营者性别和受教育程度

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受教育程度多为中学文化。规模经营主体经营者年龄多分布在41~50岁之间, 占比为44.55% (见表1) 。经营者以中青年为主, 既有从事农业规模经营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又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专业大户负责人学历以初中为主, 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学历以高中为主 (见表2) 。

(二) 经营行业和环节

规模经营主体以从事传统种养业为主, 农业企业经营更加多样化。规模经营主体尤其是专业大户、合作社主要从事传统种养业, 农业企业从事林业、农机、植保等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 (见表3) 。

规模经营主体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 占比为87%。专业大户、合作社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 经营活动更加多样化 (见表4) 。

(三) 经营土地来源和规模

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土地规模分布不均, 土地来源以流转为主。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土地规模, 专业大户在50~500亩之间, 其中50~100亩左右的规模占比较大;合作社经营规模以1000亩以上为主, 占比为62.50%。另外, 样本中有部分合作社经营业务以提供农机等服务业为主, 其经营土地规模低于50亩, 占总样本比例为20.54% (见表5) 。

专业大户平均经营土地面积为281.93亩, 合作社平均为2840.53亩, 两类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来源均以流转方式为主, 占比在80%以上 (见表6) 。

(四) 合理经营规模和扩大意愿

在合理经营规模与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上, 专业大户与合作社差异较大。专业大户认为合理的经营规模应在500亩以下, 有51%的专业大户希望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合作社认为合理的经营规模应在1000亩以上, 有76.46%的合作社希望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 (见表7) 。

(五) 期望得到的政府支持

各类规模经营主体普遍希望政府加大直接补贴力度。规模经营主体普遍希望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其中希望加大直接补贴力度、解决资金问题的规模经营主体占比超过50%。数据显示, 随着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避险工具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见图1) 。

(六) 2013~2015年净收益等情况

2013~2015年期间三类经营主体的净收益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3~2015年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三类规模经营主体的净收益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农业企业的净收益情况好于合作社、专业大户。除企业2013年的净收益小于负债总额外, 其他各类规模经营主体2013~2015年的净收入均高于负债总额。此外, 2013~2015年合作社平均获得的补贴高于其他两类主体 (见表8) 。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图1)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图2)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图3)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图4)

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的状况及其特点

(一) 资金缺口情况

三类规模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资金缺口。专业大户、合作社的资金缺口在50万元以内, 农业企业的资金缺口更大, 均值为1100万元。有92%的专业大户的资金缺口在50万元以内, 缺口均值为19.59万;合作社资金缺口在各额度区间分布相对平均, 缺口均值为249.26万元 (见表9) 。

资金缺口对专业大户、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远比对农业企业的影响大。专业大户、合作社由于资金缺口而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比例达到20%~30%, 企业的这一比例为7.14% (见图2) 。

(二) 贷款需求满足程度

规模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满足程度较低。专业大户、合作社对银行贷款的需求相对较高, 但贷款获得批准的比例不高。有42.6%的专业大户、51.79%的合作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 但贷款获得批准的比例分别仅为71.16%和67.14%, 可以看出合作社、大户向银行贷款较为困难。企业向银行贷款获批的比例为92.86%, 基本得到满足 (见图3、图4) 。

(三) 贷款利率、期限和额度

专业大户的贷款利率最高, 合作社的贷款期限最长, 农业企业的贷款额度最大。2013~2015年, 专业大户得到的贷款以5万元~10万元中短期小额贷款为主, 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以20万元以上的居多, 多为一年期的贷款。专业大户贷款年利率在10%~15%之间, 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5%~10%之间。由此可知, 银行贷款倾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 (见表10) 。

(四) 制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的主要因素

贷款程序复杂且时间长是影响规模经营主体贷款的主要因素。在影响规模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方面, 贷款程序复杂且时间长、贷款利息太高、担心申请不会批准等, 是影响规模经营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三个主要原因。此外, 担保条件太高也是阻碍其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因素 (见表11) 。

(五) 对农业保险的要求

针对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产品亟待发展。在农业保险方面, 规模经营主体整体参保比例较低, 专业大户、合作社参保率分别为18.39%和10.87%, 且均以自愿参保为主, 保险品种主要是农作物灾害保险, 对保险公司赔付金额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六) 对改善金融服务的看法

规模经营主体对改善金融服务的看法较为一致。在如何改善金融服务方面, 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增加贷款额度, 是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对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提出的三条主要意见。专业大户、合作社认为除了以上三点外, 延长贷款期限同样重要;而合作社和企业则认为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见表12) 。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图5)

宋洪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图6)

金融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强化支农责任

要继续强化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义务和责任, 进一步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功能定位, 努力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存在资金缺口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二) 提升客户贷款满意度

针对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状况, 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扩大贷款服务覆盖范围, 提高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满足程度。

(三) 提高客户贷款可得性

针对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反映的贷款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程序复杂等问题, 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逐步增加贷款额度, 适当降低贷款利率, 延长贷款期限, 简化贷款手续, 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

(四) 防范贷款潜在风险

针对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存在的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的问题,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农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增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还款意识, 逐步降低贷款风险。

(五) 扩大农业保险的应用范围

针对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反映的农业保险品种少、赔付金额低、参保比例不高等问题, 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 降低农业保险费率, 适当提高赔付金额, 积极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0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