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
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此,连续发布了十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粮食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实行农村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就业等重大举措,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最密集的十年,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十年,是农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年。
只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激发了农民的创造力,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兴旺才可能具有最坚实的基础。农业之所以能获得“九连增”、农民收入增长之所以能实现“九连快”,农村之所以能保持九年持续的和谐稳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央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始终把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作为基本原则,着眼于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尽可能使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而使得蕴藏在亿万农民群众中最伟大的发展作用得到了发挥。
当前中国农村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三农”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面临不少复杂的问题。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国抢占农产品市场话语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争夺耕地、水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要素的竞争日趋严峻,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进城务工,“空心村”不断增多,“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农业科技含量、劳动生产率低,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融入城市仍面临一系列体制障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解决“三农”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不仅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与提高农民能力素质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增强的农民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适应农村转型发展的需要。这无疑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陈文胜研究员主编出版的《农民十万个怎么做》丛书,立足于中国城乡社会变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背景,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权益、改善农村民生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解决与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该丛书遵循农民喜好与思维特点,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政策、新内容,以及生动的案例、活泼的讲解、通俗的语言、新颖的编排,为广大农民奉献了一套内容丰富、易懂好用、特色鲜明的知识丛书。丛书分为五册,分别从生产生活、技术信息、增收致富、环境保护、权益维护等方面,为农民答疑解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为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进一步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推动农民自身进步作为加快农村社会转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坚实的力量,还需要“三农”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农民十万个怎么做》以提升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到了把理论放在田野中,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把文风揉进泥土里,贴近农村现实,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值得肯定。衷心希望该丛书能够达到编写的初衷,切切实实服务于农民,让广大农民朋友真正从中受益。
是为序。
后 记
作为三农智库,《农民十万个怎么做》是我们推进三农理论通俗化、让三农理论走进农家的又一个新的探索,既凝结着指导与支持本丛书出版的各界人士的关怀,也凝结着我们希望本丛书能切实服务农民的热切期待。
本丛书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盛情邀请,由我为主编和总负责人、王文强为执行主编和具体组织者,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并特邀河北省新乐市化皮镇人大主席贾建友等组成编写团队,历时一年多时间编著而成。丛书分《生产生活篇》、《技术信息篇》、《增收致富篇》、《环境保护篇》、《权益维护篇》五册。其中《生产生活篇》主要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如何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处理社会关系、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保健习惯,以引导农民构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技术信息篇》主要向农民朋友介绍最贴身、最实用、最有效的科技、教育、信息知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引导农民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增收致富篇》主要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现代经济新理念和实用的投资、创业、生产经营诀窍,传播农民发家致富的知识和方法,以引导农民学习发家致富之道,增强农民发家致富本领,使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环境保护篇》主要解答与农民朋友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以引导农民改善现有生产与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权益维护篇》主要从农业生产、农村改革、农村社会、农村发展等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民朋友经常遇到的现行政策与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难题支招。具体分工为:《生产生活篇》由黄永忠、曲婷、刘新荣编著;《技术信息篇》由张黎、常伟编著;《增收致富篇》由陈旺民、贾建友编著;《环境保护篇》由廖卓娴、李寒秋、刘新荣编著;《权益维护篇》由陆福兴编著。
本丛书的付梓出版,凝聚了众多的关怀和支持。在此,首先要感谢北京东方资治文化传播中心王斌董事长对出版策划给予的极大关注和帮助,要感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责任编辑李少军为丛书的高质量如期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要感谢全体编著者,以热爱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怀、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不辍劳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特别要感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锡文主任,在百忙之中为丛书作序,激励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增强服务农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提升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提高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对我们三农理论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但也任重道远。我们由衷地希望,本丛书能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和帮助农民自身的发展,为推动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丛书的部分数据、案例、技术来自报刊、网络、专业著作与论文,由于时间关系难以一一核对和注明出处,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且由于水平有限,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大家谅解!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乡村发现》主编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陈文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