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图1)

主编:李友志、朱有志

执行主编:陈文胜、王文强

出版发行:湖南人民出版社
经销:湖南省新华书店
印刷:湖南望城湘江印务有限公司
2010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438—6390—3
95.00元

在改革中增活力在发展中强实力

——《湖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序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有志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名词或一个概念,首次进入党的文献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并且是在“壮大县域经济”这一命题中提出的。而“县域经济”一旦在党的文献中提出要“壮大”,就成了党的决策。尔后,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又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壮大县域经济”方面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屠三中全会的决定还提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等“壮大县域经济”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2009年省委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富民强省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落实扩权强县政策措施,支持一批重点县率先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县的扶持力度”。

    省长周强同志在2009年省委经济工作会上着重提出:“积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之所以从中央到省都这么重视“县域经济”,是因为,县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部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现阶段广大干部群众的期待和呼唤。

    在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县域经济不仅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推进富民强省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实践证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快、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社会矛盾较少,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较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速壮大湖南县域经济。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的有力带动下,湖南县域经济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08年全省纳入县域经济考核范围的97个县市区完成GDP7376亿元,GDP100亿元的县市区由2003年的2个增加到25个,完成县域财政总收入达394.8亿元,较2004年增长一倍以上,财政收入过3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5个。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湖南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世界金融危机迅速蔓延、2008年特大冰灾的创伤尚未恢复的严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弯道超车,实现了新的跨越,各县市区以强烈的责任感应对危机,抢抓机遇,取得了突出成就.推动湖南经济整体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2009年第九届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中,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17个县市进入中部百强县行列,长沙县荣列中部第一强县。

    成就来之不易,任务依然艰巨。不可否认,与发达省份相比,湖南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状况仍不容乐观,县域财政实力不强,城镇化水平落后,人才短缺、经济外向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产业特色不突出,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部分县仍然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可见,县域经济科学跨越的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虽然复杂,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经济发展的环境正在转好,我国经济回升势头早已显现。国家将在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为县域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开始实施,省内“一化三基”战略深入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使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强劲。特别是2010年,湖南79县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县域经济发展的舞台将更为宽广。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任务,科学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着力解放思想,扩大县域开放。坚持以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广引天下才,诚招天下商,利用县域内外的资源,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为县域经济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方式。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来抓,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力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

    要充分开发县域优势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立足县域传统产业,开发县域优势资源,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特色产品、特色企业、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要全面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按照城乡统筹思路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将城市的消费和产业、农村的资源、农民就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城乡协调、良性互动的县域经济。

    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县,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扩权强县的政策,理清县域发展的权限和责任。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规范化的服务型政府。化解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要不断健全用人机制,培育优秀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力培训,立足县域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本转型,实现从“县域制造”到“县域创造”的新飞跃。

    积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湖南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基础工程,推进这一工程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借鉴县域经济发展的好方法,省财政厅与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开展“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的编辑出版工作,去年已出版《湖南省2008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今年继续编辑出版本书《湖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我相信,这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能为社会各界了解湖南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及特征提供资料参考,为各地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思维启迪和实践借鉴。

    我更期待,在2010年度的“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增添更精彩的篇章,书写更辉煌的业绩!

    是为序。

2010128

 

相关阅读:

《湖南省2010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出版

《湖南省2009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出版

《湖南省2008县域经济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