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韩永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针对当前青海农业的发展状况,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做好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增”“减”上下功夫。
“这里的‘增’,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韩永东建议,一是要建立交通上的“绿色通道”,信息上的“服务通道”即电商平台;二是要广泛研究农产品价格补贴办法,适当提高价格补贴,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强冷链贮藏建设;四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优特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提升农产品的效益。
那么,“减”什么?韩永东建议说:“一是要减少投入高、产出少、效益低的种植养殖品种,我认为青海的一些地区可以把种青稞和小麦改为种产出效益更高的土豆,而这就需要政策的引导;二是减少劳务性投入,我们要增加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三是降低支农惠农服务的条件门槛,虽然现在有很多惠农贷款,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准入门槛和条件还是很高,贷款依然很难,希望能进一步降低门槛和条件;四是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节水节肥,通过国家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
除了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两会韩永东也带来了关于农牧民养老方面的建议。“我希望国家能从青海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支持我们农牧区按照‘一州一县一院’的模式,打造条件相对优越、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温棚式’养老院,吸引更多城乡老人集中养老,让更多农牧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韩永东对记者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7-03-04(记者/吴佩郜晋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