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开辟一线战场整治微腐败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4 录入:实习编辑 ]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纪委将“整治微腐败现场会”搬到乡村:村主任现场检讨后,蹲在会场边哭(7月21日,中国网)

  据了解,各地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经验,若要开展某项需要群众知晓和配合的工作,比如普法、党建、宣传、选举、征兵等事项,直接到农村开“院坝会”效果最好,干部向群众传达了政策,讲解目的、意义、做法,通常都能得到群众的普遍响应、支持,此法对于农村各项工作推进效果明显。

反观基层反腐倡廉工作会,会议基本在县乡会议室召开,参会人员限于纪检干部或者当事人,会议效果好不好,只有县乡纪委干部知道。近日,广元市剑阁县纪委优化工作方式,借助农村工作法,把“整治微腐败现场会”搬到乡村一线召开,把反腐战场延伸到一线,对于“微腐败”整治,是个有益的启示。

  “一线战场”是调动群众反腐积极性的“第一战场”。别小看了在农村召开的纪检工作现场会,效果真不一般。7月18日,广元市剑阁县纪委分别在两个偏远村,召开“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现场会”。乡镇干部、村干部、党员和广大村民亲临现场会现场,既能了解到党的监督执纪相关规定,又能知晓党在农村的惠民政策信息,更有收获的是,还能“零距离”接触纪检监察部门干部,将进一步提升群众反腐败意识,充分调动起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一线战场”也是反腐倡廉“第一战场”。通过乡村会场为桥梁纽带,纪检监察工作更接“地气”,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对群众讲解党纪党规知识,让村组干部明白职业“底线”“红线”“黄线”,更具有震撼意义的是,在现场会上还通报了“微腐败”案情、现场退赃。群众领到被“微腐败者”侵占的“赃款”乐开怀;被现场通报、被责令检讨的搞“微腐败”的村组干部声泪俱下,现场执纪氛围十分浓厚。通过身边人的警示教育,向基层传导了反腐败高压态势,整治“微腐败”接上了“地气”,得到基层群众的大力支持,并在他们中潜移默化、生根发芽,不断涵养反腐败、作风民主的持久强大生命力。

  “一线战场”更是铲除“微腐败”“腐殖土”的“第一战场。”常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不铲除腐殖土,深藏在土里的腐败“因子”“孢子”还会伺机从土里“冒出来”继续作恶乡里、为害一方。通过整治“微腐败”现场会,能从三个方面铲除“微腐败”的“寄生”环境,其一是震慑搞“微腐败”人员,他们被曝光后、被责令检讨,“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今后不可能再做伤害众乡亲、愧对家乡父老的违纪之事;其二,让群众看清了身边的“微腐败”性质、情节,明白了“微腐败”发生的领域、范围,增长了对防范“微腐败”的常识,以后对项目、资金、优惠政策落实将自会多个心眼;其三,干部被重重地“敲警钟”,其他村组干部直接获得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强村组干部作风建设,倒逼村级自治组织在办理村级事务时,将会更加民主、公开、公平,促使村级监督组织主动作为,将最大程度减少“微腐败”的发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任何事,只要方法对了,省时、省力、效果好,治理“微腐败”亦是如此。整治“微腐败”现场会,以点带面加强“微腐败”的治理和震慑,如同一面镜子,让“微腐败者”在现场“亮相”“现形”,给群众留下深深印象,给党员干部留下深刻警示;如同一把铁锹,能铲除“微腐败”藏身的“腐殖土”;如同一声惊雷,能唤醒“微腐败者”良知,打消他们的非分之想;如同一个宣传队,把监督执纪问责的声音传向基层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如同一个播种机,把公平、公正、公开、为民理念撒播在“七沟八梁”、山山水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元市整治“微腐败”现场会,是对症下药的整治方式,值得尝试推广。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