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违规消费、烂账转移等问题向机关内部食堂、培训中心转移,是“四风”问题反弹的表现。特别是“烂账转移”问题,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舌尖上的腐败”,背后还隐藏的更大的“秘密”。彻底杜绝“隐形四风”,严查整治、制度建设是关键。
随着反“四风”活动的不断深入,严格执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违规公款吃喝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政风行风有了很大转变。但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形势仍不容乐观,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深刻认识中央解决“四风”问题的坚定决心。如,湖北省纪委组织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了机关内部食堂培训中心违规公款消费、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党员干部“带彩”娱乐、财务票据突出问题“四个专项整治”,累计发现问题25476个,追究责任3422人,仍有很多人心存侥幸,我行我素、顶风违纪。
无论是公款大吃大喝还是借载体谋福利都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也带坏了社会风气。为此,必须严防机关单位打着机关内部食堂的幌子干着腐败的勾当,必须关上“内部食堂”的腐败之门。因此,必须从申报备案、管理机构、餐别分类、接待程序、财务单列、接待流水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程序流程等,给“食堂腐败”划上一到制度的红线。
同时,要严格检查整治,如由纪检部门牵头开展日常检查、专项巡查、重点核查等,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纪问题,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不配合检查,设置阻力障碍、不如实提供资料等对抗检查的,要追究相关领导主体责任,并点名曝光通报,以严厉的惩处昭示治理的决心。当然,继续开展反“四风”活动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宗旨意识教育,才能真正维护风清气正的环境。
(作者系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司法局办公室科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