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松良:协同生态农业与社区支持

[ 作者:王松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01 录入:王惠敏 ]

当下,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已成熟。去年,继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出台十四个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绘就“三农”问题解决和乡村全面振兴蓝图,余下就是路径的探究、适应和应用。

分析当下我国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源头是自然与社会“二元”意识体系和城乡“二元”分工体系,症结还在于农业的经营体制(或说是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出现问题。在我国,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经营主体和环节多,从生产者(土壤)到消费者(餐桌),中间有批发商、加工商、零售商,食利者众多。为了牟利,这些中间环节都会利用他们对城市工商资源的掌握与控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从生产者端看,因为利润偏低,通过更多的化肥、农药、抗生素的投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这样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要解决此类农村经济问题,需要大力改革现有的农业经营体制,尽量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个农业新经营模式的一个承载者就是当下我国各地兴起的社区支持农业;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改革当下依赖外源化学能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或说是变革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个新农业生产模式就是生态农业。协同社区支持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才能真正助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农产品产供销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真正做到:还农民予利润,还食品予安全,还消费者予健康,还生态环境予持续。

为此建议:

第一,用社区支持农业理顺我省农业经营体系。社区支持农业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相互支持与信任,协议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的农业合作模式。它变革了农业组织形式,重新理顺农业经营体制。特别是在当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政策背景下,急需形成产、学、研、政、非(非政府社会组织)多方协作的格局,推进社区支持农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用生态农业构建我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获得安全而有营养的食物是每个人的基本尊严,也是农业产业的终极目标,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涵。只有大力建设旨在革新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生态农业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形成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第三,用生态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的协同建设促进我省城乡融合发展。社区支持农业通过在城市郊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安全农产品;通过乡村生产者提供土地、技术指导、教育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吸引市民参与。创造一种城乡居民互动、互信、互助的农业生产新体系,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实现我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巨大力量。

作者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南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