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经济保障。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例,笔者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探析。
一、鹤城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鹤城区成立于1998年4月,是怀化市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唯一主城区,湖南省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一类县(市、区),系国家军事禁区、国家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比照执行省级贫困县政策区,辖区总面积72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9万亩,旱地1.58万亩),辖3个乡镇、7个街道、1个旅游度假区,62个行政村、64个社区,总人口60.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近年来,鹤城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湘发〔2014〕6号)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村施策,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展增收渠道,常态严格监督管理,有效推动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17年,纳入村账乡代管的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达4.06亿元,其中村级负债2.47亿元,净资产1.59亿元;全区村级集体收入5445万元,经营性收入及投资收益5-10万元以上的村44个、占全区62个行政村的70.97%,10—50万元的村11个、占17.74%,50-100万元的村4个、占6.45%,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占4.84%,经营收入“空壳村”全面消除。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多管齐下谋划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局等20余个区直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区经管站。各乡镇(涉农街道)、行政村对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全面构建区乡村三级领导体系,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事情有人做,2017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及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项调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5次,召开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4次。二是全面摸底清查。2014年,区农办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登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现状。2016年,为启动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在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鹤城区开展了村(社区)集体“三资”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摸底、登记汇总、张榜公布、村(社区)会议确认、乡镇(街道)审核验收等程序,全面清查62个村和64个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包括各种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债权债务、资本等,村(社区)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完成率、精准率、公示率均达100%。三是科学规划实施。2014—2017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的实施方案》《2016—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设计了顶层框架、规划了发展路径、明确了目标举措,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10万元的村12个,10-50万元的村28个,50-100万元的村15个,100万元以上的村7个。
2.多措并举扶持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扶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在政策范围内整合更多的项目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倾斜,2016—2017年共拨付村集体发展资金1900万元,其中:拨付贫困村村集体发展资金1200万元,拨付有贫困人口的35个非贫困村村集体发展资金700万元。同时,区财政每年至少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或奖励等办法,专项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建立奖励机制。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2017年全区拨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资金100万元,其中黄岩旅游度假管理处白马村30万元、黄金坳镇长潭村35万元、凉亭坳乡板栗坪村35万元。三是坚持联村帮扶。整合省、市、区资源,全面调动区直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攻坚,重点针对村集体经济“空白”村采取“一帮一”“多帮一”模式,实施选派工作队驻点帮扶、整合资金重点帮扶,2017年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
3.多元探索创建模式。积极创新开展湖南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指导黄岩管理处白马村、凉亭坳乡板栗坪村、黄金坳镇长潭村因地因业开展了大胆探索,呈现了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竞相发展、百花齐放态势,形成了一些可推广、能复制的“鹤城模式”。一是“党建引领+生态旅游”模式。以黄岩管理处白马村、大坪村为例,黄岩管理处党委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要求,大力选拨“能人型”“致富型”优秀人才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依托黄岩生态优势,探索实施了村集体经济既要“生态”又要“生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先后创建了白马村千亩石林花海、大坪村怀化大峡谷等2个五省边区知名景点,实现了村均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增至年收入50万元的“黄岩现象”,白马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全国旅游乡村示范村、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基地。二是“股权+市场服务”模式。以盈口乡榆市村为例,2014年榆市村对村集体企业怀化市华丽实业发展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变村民为股民、产权变股权,极大调动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同时,为顺应市场要求,将农贸市场和古玩市场合并成功转型发展为服装批发市场,由村支“两委”负责市场日常经营管理,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由实体经济企业经营收入向资产租赁、商贸市场管理服务收入的转变,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分红1200元。三是“服务管理+企业”模式。以坨院办事处岩添村为例,村支“两委”为怀化九丰现代农业公司发展,提供土地流转、场地租赁、矛盾化解等外部管理环境优质服务,九丰现代农业公司每年向村支“两委”支付服务管理费10万元。同时,九丰现代农业公司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通过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使农户稳定脱贫。四是“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基地”模式。以黄金坳镇长潭村为例,长潭村整合自然资源,发挥个体能人带动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成立了甲鱼生态养殖和肉牛养殖两大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4万元,同比增长123%,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增至6000元。
4.多重监管力促规范。一是“三资”交易监管。2016年,鹤城区启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成立“三资”监督管理办公室,投入资金300万元,新建交易中心1个、乡镇街道交易站11个,开发集“信息管理、组织交易、公示公开、全程监管”于一体的交易监管平台1个,全区所有村级集体资产纳入平台集中监督管理,采取“大额进交易中心、小额进交易站”分流交易模式,设置“编制方案—民主表决—交易初审—资格复核—委托交易—组织交易—公开竞价—结果公示—合同签订—归档备查”十大交易流程,实行区纪委(监察委)、乡镇(街道)纪委和村(社)务监事会三级监督,交易流程线上线下“两线”公示,从源头上有效杜绝了集体“三资”体外循环漏洞。2017年,累计完成村(社区)集体“三资”交易35次,交易资产134宗,完成交易金额1000余万元;监管合同640余份,监管合同金额近1亿元;监管资源面积7.35万亩,物业资产面积19.69万平方米;严肃追责问责“三资”管理违规违纪行为51起,鹤城区“三资”管理改革工作先后被《财政监督》《新湖南》《怀化日报》等报刊杂志重点宣传推介,持续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财务监管。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原则,建立健全了村级集体经济现代产权制度,优化集体资源配置。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审查,严防新的集体债务产生。三是民主监管。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集体资产添置、集体公益性建设项目承建、集体固定资产处置、集体资源发包、村级大额支出、村级收益分配方案确定、村干部报酬等,均严格按程序经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不断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基层干部腐败行为发生,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村致富带头人缺乏积极性。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和村委会主任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头羊”,少数带头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愿望不强烈,认为搞集体经济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有心无力、力不从心,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
2.村集体经济产业缺乏竞争力。从目前鹤城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除少数村外,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现有资源资产实现服务性增收,缺乏稳定的产业支撑,优势不明显,竞争实力不强。
3.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金融支撑。当前,鹤城区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靠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同时,金融类政策支持乏力,使得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撑,难以启动或发展壮大。
四、意见建议
1.狠抓班子建设,保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定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其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步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贤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类分批轮训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按村均3—5人名额建立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库,强化适岗锻炼,提前压担培养。
2.实施分类指导,增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坚持“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战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持续跟进坨院街道岩添村、黄金坳镇长潭村、盈口乡榆市村,以及黄岩白马村、大坪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给予资金、政策倾斜扶持,发挥示范标兵作用,带动其他村积极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突出扶持引导,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在资金扶持上,设立村级集体增收基金,解决薄弱村启动资金,、捆绑省、市奖励资金“以奖代补”达标村。在政策保障上,整合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经管等部门职能,合理整合分配扶贫资金,优先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待遇激励上,根据村组人口数量和集体创收额度,对农村党员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予以表彰奖励,调动增强党员干部创业创新积极性。
4.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合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同时严格执行区级领导干部联系、区直部门联包、工商企业联建、金融部门联支制度,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力协调解决发展难题。
(作者地址:怀化市鹤城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