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罗凌:关于农村产业发展“八个要素”的思考

[ 作者:罗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4 录入:吴玲香 ]

省委书记孙志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提出的农村产业发展的“八个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与“三个革命”,即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和“五步工作法”,即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八个要素”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贵州特点的积极探索,它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要求相一致,与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把产业链、价值链、现代组织方式引进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要求相一致。“八个要素”注重了带动性,考虑了融入性,思考了兼容性,既尊重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又符合贵州现实发展情况,真正实现了联合有平台、融合有体系、整合有要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以及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入推进“八个要素”,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文章。

深度融合和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如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政府的政策、财政资金等资源,金融部门的信贷、保险等资源,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等资源。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利益联结机制的着力点放在群众受益机制以及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方面,找准企业和农户利益的“交集”点,通过合同、契约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变双方博弈关系为分工协作的共赢关系。既考虑“赚了怎么分”、还要协商好“亏了怎么办”,探索建立合作社分配、合同产销、价格保护、风险基金等制度。指导农户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实施,促进各方自觉履行义务。

突出优势特色选产业。着力解决产业趋同、产品单一这个共性问题,着力解决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这个现实问题,努力获取比较效益和分工好处,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优势,打好优势牌、走好特色路,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起。

立足功能分区定特色。科学确定开发强度和秩序、发展方式和路径,注重集约开发、绿色开发、旅游开发,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业态。扩展比较范围找特色。既横向比,在目标人群、上市季节、功能用途、销售区域等方面细分领域、突出个性;又纵向比,在品种选择、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环节不断改进,变地域特色为市场名牌。

引导和推动家庭经营的联合与合作。让农民在农业生产、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必然涉及到的技术管理、金融保险等方面,都能得到周到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企业,培优品种、精深加工,形成规模,提高效益。

下大力气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贵州行政学院副院长


(原载贵州日报2018年4月17日理论周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