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以来,凤县把“三变”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打好脱贫攻坚战、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抓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变”改革“凤县经验”。
“变”出来的新实践
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用系统思维打好“4810”组合拳,走出了一条具有凤县特色的“三变”之路。
(一)“四个强化”聚合力,打牢“变”的基础。把“三变”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领导指导入手,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为总顾问、县长为组长、县级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三变”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建立联系点制度,落实联镇县级领导、联村部门、镇领导同抓试点村。各镇也成立相应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组干部全力抓,形成了“县指导、镇主导、村主体”的责任体系。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把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作为“先手棋”,结合实际制定《关于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凤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确保“三变”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行”的原则,确定6个县级试点村、12个镇级试点村、17个脱贫攻坚村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研究,给县级、镇级试点村各拨付50万元、10万元“三变”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给脱贫攻坚村各拨付3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启动资金。从2018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200万元作为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0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奖励扶持资金。坚持“八批八不批”原则,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审批资金,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强化目标考核。把“三变”改革工作纳入各镇、有关部门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在全县综合性考核中加大分值,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八大活动”出实招,加快“变”的节奏。在全县聚力开展“三变”改革“百日突破行动”,以“八大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试点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开展大交流活动。2017年10月底,凤县考察团赴贵州省考察“三变”改革经验,取得了“真经”。考察后,连载心得体会16期,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目的。二是开展大调研活动。县级领导先后多次带领“三变”办同志深入9个镇开展专题调研,面对面答疑解惑,心贴心交流思路,手把手指导操作,并有针对性地下发《关于切实抓好“三变”改革当前重点工作的通知》,有力推动了“三变”改革顺利实施。三是开展大培训活动。县“三变”办以智慧党建平台举办培训班1期,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培训班开展专题培训2期,深入9个镇和部分村开展巡回培训13场次。编印下发《凤县“三变”改革工作指南》150份,作为培训教材和操作指南。四是开展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会议、板报、微信群、QQ群等载体,加大“三变”改革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黄牛铺镇三岔河村通过宣传发动,短期内入股村民就达270户,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员参与,入股资金21.8万元,资源变资产260万元。五是开展大联姻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三变”改革村企结对大联姻活动的通知》,筛选66个企业与66个村结对子,为“三变”改革搭建承载平台。六是开展大督查活动。县“三变”办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对9个镇32个村开展调研督导,实现了试点村及脱贫攻坚村督导全覆盖。七是开展大推进活动。县上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三变”改革现场会暨三岔河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揭牌入股仪式,各镇纷纷举行入股仪式、推进会、现场会,实现了从“等待观望”到“主动作为”的转变。八是开展大清查活动。各村及时组建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工作。截止目前,已注册登记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16家。
(三)“十步工作法”指方向,细化“变”的路径。县“三变”办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多次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凤县“三变”改革“十步工作法”,细化30个操作流程,提出股权设置及收益分配参考模式,指导基层推进“三变”改革。第一步:定方案。主要任务是:制定“三变”改革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第二步:摸家底。主要有4个环节:搞好清产核资、摸清“三变”存量、分清可变资本、界定成员身份。第三步:搭平台。主要是: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联合社章程、成立注册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颁发股权证。第四步:选产业。选好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式,寻找确定合作对象。第五步:定资金。动员村集体入股、个人资本入股、外来投资入股。第六步:商股比。确定合作内容,协商股比,公开公示。第七步:签合同。制定合同文本,签订合同协议,开展合同备案。第八步:推项目。推进项目落实,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财务监督。第九步:搞分红。搞好收益核算,制定分红方案,兑现分红资金。第十步:抓提升。总结三变成果,宣传三变经验。
“变”出来的新模式
“三变”改革启动以来,基本形成了“县委和县政府领导、部门指导、镇主导、村主体、联合社主角、群众参与”的链接体系,初步取得了“试点村示范带动、其他村跃跃欲试”的可喜局面,为全面推行“三变”改革打造了一块块“试验田”。
(一)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西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将已成立的畅收种植专业合作社、劳务工程队作为“子公司”,设置基础股、福利股、资金股、集体股四大类,量化总股本100万元,吸纳土地入股200余亩,现金入股19.1万元,年内发展香菇8万袋,栽培黄金耳40架,栽植花椒130亩,种植架豆100亩。该村2016年已分红6.2万元,2017年分红7.6万元。坪坎村积极搭建“一社六队”大平台,即:村集体股份联合社,劳务工程服务队、产业发展服务队、农业生产服务队、环境卫生管理服务队、基础设施管护服务队、文化宣传服务队,建成百亩花椒试验田1个,规划实施50亩林麝饲草基地1个,新建百平米标准化林麝养殖场1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个,万只土鸡养殖场1个,百箱中蜂标准化养殖场1个;村劳务服务队已签订镇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工程总价8万元。
(二)创新“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黄牛嘴村成立聚力光伏有限责任公司,将贫困户贴息贷款、屋顶光伏农户资金、渔光互补发展资金作为原始股金,建成130千瓦光伏小电站,所发电并入国家电网,收购价每度0.98元,每户每年分红3200元,并保持20年稳定收益。草店村注册成立凤羌阳光光伏有限公司,采用“政府扶持、村集体出资、贫困户自愿入股、企业参与建设”的运行模式,筹资110万元,建成109千伏光伏电站,预计年收益12万元,村集体创收6万元,36户贫困户每户年分红1500元。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容量200吨的果库、二期107千瓦光伏电站,依托村级电商中心、凤香果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酒奠沟村按照留凤关镇规划的“三变八千”基地项目,利用野洋河河堤建设“光伏长廊”100余组,目前正在安装发电机组,每组企业投资4.6万元,群众投资2万元,前20年每组分红5000元,后5年每组分红2000元。
(三)创新“三变+特色产业”模式。三岔河村投资50万元,兴办食用菌原材料加工厂,种植香菇10万袋、平菇2万袋,6月份可上市销售,10月底结算分红。按照往年市场行情,入股资金利润率将达到20%左右。同时,依托宽滩草甸优势,正在建设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将原宽滩木材加工厂17间房屋打造成集休闲、餐饮、住宿一体的避暑山庄,发展10余家农家乐,按经营效益进行分红。邓家台村吸纳会员257户,募集股金12.85万元,复垦土地200亩,建成花椒、黄精套种基地,争取省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正在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1座1000吨的果品冷藏库、日处理20吨的包装生产线。陈家岔村流转农户土地35亩,建成花椒和中药材套种基地。目前,庞家河村农资服务项目、刘家庄村林麝养殖小区项目、银母寺村花椒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四)创新“三变+乡村旅游”模式。永生村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宝鸡市十大美丽乡村为招牌,以荷塘月色、岭南长寿街、长桥水街为景点,在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下挂靠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建成蔬菜瓜果采摘园、开心农场乐园、露天蓝莓樱桃采摘园等农业园区,投资50余万元改造提升富阳豆腐皮厂,正在实施上山休闲景观步道、山顶观光亭、水街门头店面改造等重点项目,策划举办垂钓比赛,发展渔家乐、黑凤乌鸡、香菇种植等产业。
(五)创新“三变+三金”模式。喇嘛泉村按照资产入股挣“股金”、入社就业挣“薪金”、年底分红挣“现金”的“三金”模式,通过“党委引导、支部协调、包抓单位支持、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将200余亩集体土地以300元/亩租赁给贫困户,发展板蓝根、杭白菊、银杏、金丝皇菊等产业扶贫基地5个,已实现销售收入7万余元,按交易量返还60%,股金分红40%的比例兑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余元。
(六)创新“三变+田园综合体”模式。桑园村依托陕西远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田园综合性园区,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形式深化合作,组建各类用工劳务队,发展花椒、苹果产业种植园,实施“一村一园”战略。目前,公司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用地及地上附着物资产评估等工作。村集体已发展优质苹果园30亩,集资创办果袋加工厂,目前正在建设厂房。
“变”出来的新启示
启示一:提高认识是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的提高,才会有行动的自觉。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三变”,从变思想、变认识入手,从思想发动、舆论宣传抓起,从“三变”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讲起,着力解决各级干部不愿变、不会变、不敢变的问题,实现从“要我变”到“我要变”的观念转变,让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三变”、了解“三变”、熟悉“三变”、参与“三变”、运用“三变”、受益“三变”。
启示二:加强领导是保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保证。要把“三变”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党政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指导、镇主导、村主体”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三变”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启示三:政策支持是保障。“三变”改革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靠政策来推动“三变”改革,及时研究出台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方案、办法、细则等,最大限度用足用活政策,为“三变”改革打通政策通道。
启示四:盘活资源是前提。“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确权是前提。要从清核资产入手,解决好“有什么可以变”的问题;从市场需求着手,解决好“需要变什么”的问题;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做起,解决好“谁是股东”的问题;从最现实的缺资金、没平台的问题切入,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有效激活各种要素、激发内生动力、聚集发展潜能,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各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启示五:选好产业是关键。产业选得准不准、好不好,直接关系“三变”改革的成败和成效。要把精准选择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营主体为龙头,选择发展有基础、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项目,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启示六:利益链接是纽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是投入多少钱,能分红多少钱。因此,要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股份合作为核心,以股权为纽带,把经营主体、农民、村集体捆绑起来,形成“责任共同体”。要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科学合理设置量化股权,以联合社章程明确股东资格、权利义务、收益分配比例,让股东吃下“定心丸”,最大限度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作者系凤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政研室主任、统筹办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