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汕头的潮南、潮阳等地区,约95%的村(社区)采取了确份额的土地确权形式,实行集体统筹经营。确份额在当地为何如此普遍?土地集体统筹如何兼顾小农户经营权?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了潮南、潮阳的部分村(社区),深入了解当地确份额背后的原因及各方说法。
土地确权,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采用哪种确权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使农民利益最大化?就此问题,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请他谈谈自己的观点。
“农民反对确份额,根本原因是担心权利丢失。”党国英认为,要坚持中央关于土地确权的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在农业区,哪怕只有一户要确地,都要尊重他的诉求。”
“确份额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但应该在坚持中央政策的前提下来实现集体增收的目标。”党国英指出,可以引导农户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土地整理。他分析,土地连片可以提升整体利用水平,也提高了流转租金,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经过整理可能多出一部分土地,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整理后增加了17%的可耕面积。他建议,增加的土地可以通过协商交由集体经营,“这样双方的利益都增加了”。
党国英表示,确份额便于由集体统一整理土地,但也不是找不到替代办法。“对于种植用地,如果农民反对确份额,影响了社会稳定,何必非得搞确份额呢?”在他看来,社会稳定是第一位的,确地到户、整理土地必然存在困难与麻烦,但并非不能尝试。“清远的土地整理工作就做得比较好。”他强调,土地整理要让农民自主协商,不能靠行政命令来实现。
党国英指出,根据调研发现,土地整理的单位不宜太大,以50户左右的小规模社区为单位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便于给农民做工作。
对于过去放弃经营承包地、但仍希望确地的部分农民,党国英主张,在二轮承包期内,依然给他们确地,承认其承包权,但是不让他们实际经营承包地,等到新一轮承包再重新分配。“这也算是一种惩罚,过去有些农民不种地是为了逃避农业税。但有时候情大于法,不要再追究他们为什么当时不交农业税。”在他看来,基层工作应善用妥协的办法,立足大局、以人为本。“既然已经确份额了,如果农户租的耕地和原来承包地的面积一样,就不要让他交租了。”
党国英指出,在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农村地区,采取确份额是比较可行的,这也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对于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是坚持确权确地为主,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则是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确份额,意味着要搞股份制,不能将土地笼统地交给村委会去管理。”他认为,确份额或确股也存在诸如“外嫁女”等问题,应该学习佛山南海“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股权确权模式。
“如果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最好是确地到户,跟中央政策保持一致。”党国英指出,家庭经营承包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中央的政策就是要稳定农民预期;现在对土地用途的管控非常严格,农地很难转为建设用地。“有些人老盘算着农地性质转变以后能不能拿一笔钱,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益问题。”(记者 肖婉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南方农村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