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李昌平:农民资金互助三种最有效的形式分别是什么

[ 作者:李昌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21 录入:王惠敏 ]

中国大陆农村改革已经三十多年,总地来讲叫分有余、合不足,因此强化了长期制约中国三农现代化的“双重瓶颈”。一个瓶颈是组织供给无效——党支部、村委会等组织能力的减弱。第二个瓶颈是金融供给无效——农村金融改革成果不明显。

有人说中国农民没有合作愿望,经过较长时期的市场经济的教育,中国的农民要求再组织起来、再合作起来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自2007年允许农民兴办合作社以来,农民的合作社有了130多万家,说明农民合作的意愿是非常强的。但非常遗憾的是真正的农民合作社并不多,在合作社内置金融的少之又少。虽然在组织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社的农民合作组织并不多,但是却产生了以下三种相对成熟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姜柏林主导的百信合作金融模式

第二种模式——郑冰和杨团老师主导的类似日韩台综合农协的内部农信部合作金融模式

第三种模式——李昌平主导的内置金融村社及联合社的模式

个人认为可以拿到台面上说的就这三种模式,是有效的。它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使中国农民以合作金融为核心的合作事业出现了新形势、新局面。当然,合作金融还有其他形式。上述三种合作金融模式的共同特点有两个:第一,以金融合作为核心来开展综合性的合作。第二,是有稳定的专家团队陪伴,形成了有自律性的行业协会。

姜柏林创建了百信之家,郑冰和杨老师组织了农合之家,我们乡建院有内置金融村社之家,都形成了自律性的组织,这是它的特点。姜柏林老师的模式和杨老师的模式都依托在村民骨干的率先合作,把合作社建在乡上,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以后再往下扎根,向外去联合,他们可能要走这么一个路子。

李昌平的模式是依托既有的村社组织、集体所有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村社共同体内部内置金融,创建内置金融村社,让土地成为合作金融的抵押品,让双层经营体制更加有效,让村社两委重新焕发活力。

李昌平的模式跟前面两种模式有所不同,内置金融是村社组织的一个部分,农民的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能够成为内置金融的抵押品,它是双层经营体制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村社基础上向外,横向的进行联合形成内置金融村社联合体,往上往外走向联合。

改革三十多年来,农村没有任何一项改革像金融改革这么难过,这么不顺畅过。法律依据也有,政策依据也有,也符合规律,也有农民的要求,就是不顺畅,就是那么曲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假合作社太多,败坏了我们合作社的名声。另一个是金融垄断集团既不想给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又不想让农民获得金融发展权。这里面既有农民自己的原因,也有金融发展背景的原因。金融垄断集团阻碍农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主要是体制内部缺乏力挺农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有效力量。假合作社太多,因为政府的钱太好骗,这是体制性腐败和政策性腐败的反映。

农村合作金融事业还是摇篮之中的婴儿,但很多合作金融都有一定的规模了,越是这样,越是要注意。在现有背景下,我们对各地农民合作金融组织提出如下建议:

1. 不要盲目地扩大资金的规模

要苦练内功,规范管理,要不断的优化服务,始终把服务农民作为合作社的第一要务。要用挣钱的服务养亏本的服务,通过亏本的服务赚更多的人头,要把我们的农民兄弟服务得离不开你,要服务到这种水平,你就有前途,这就是理想的合作社。你的服务能力越强,你服务的农民数量就越多。你的农民社员越多,你能盈利的点就越多,你的赢利就越大。

2. 合作金融组织要向下扎根

因为村社共同体是我国农民组织的最基本单元。一说你是某某村的,我们的党支部建在村上,村民自治、集体所有、双层经营体制这都跟村社有关的,所以农民的村社组织,村社共同体是最基本的农民组织。

党支部建在村社上,合作金融应该把根基扎在村社这个地方,再连片发展、再以乡镇为区域横向联合,才会更有前途,内置金融资源资产金融化、增强农户的财产性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民主导的农村农业现代化、提升我们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乡村治理能力才能实现。

三种合作金融模式,要取长补短。借用习主席的话勉励我们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农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广大的农民朋友和协作者: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整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坚决地干,加油干,一刻不停的干。凡事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要坚决地改、彻底地改,一刻也不耽误地改,咱们共勉。

最后,合作社一定要服务、服务、再服务,教育、教育、再教育,为什么要搞教育呢?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少数人先富起来这个时代以后,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进入一个中国梦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合作共富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合作共富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和人才,培养有发展合作事业觉悟的农民,所以要不停地去做这个工作,然后用你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人,要自律、自律、再自律,千万不能违纪、违法。一定要做好,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去做。

文章由院长秘书杨嘉翔整理自李昌平院长2015年文章《农民资金互助三种最有效的形式》及根据李昌院长在第六届县乡干部论坛及农信之家资金互助社四平年会上的总结讲话。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建院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