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昌平:农民资金互助三种最有效的模式

[ 作者:李昌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7 录入:12 ]

2015年9月20日上午,李昌平老师在第九届县乡干部论坛暨农民资金互助组织2015年年会中致闭幕词。现场速记稿,未经本人审核。

中国农村改革已经三十多年,总地来讲叫分有余,活不足,因此强化了长期制约中国三农现代化的三种途径,有两个瓶颈。一个瓶颈是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是无效的。第二个无效就是农村的金融统销无效。这是两个瓶颈。我们看台湾,首先农民组织是有效的,第二农村的金融是有效的。一个台湾农民满世界投资,他们贷款的利率是多少?一百块钱贷出来一年才1块5毛钱。他们是有钱贷不完,我们是没钱贷。日本农协和韩国农协、台湾农会,有很多的钱没人贷,人家是贷不出去,我们是实体经济没有钱,因为他们有农村金融。所以我们农民既没有有效的组织供给,又没有有效的金融供给。我们农村组织的供给无效就与农村组织的内部的合作,金融的供给无效高度相关,假如你把日本农协,台湾农会的资金抽掉,他也无效的。使农民的组织有效金融组织内部一定有金融,一定要有合作金融,没有内置金融的合作组织是难有作为的。

只有在农民组织中间内置金融才能够一举突破制约三农现代化的传统瓶颈,就是你在农村组织内部发展金融以后组织也有效,金融也有效。所以我提出叫内部金融,村社内置金融,我就是这么想的。经过较长时期的市场经济的教育,中国的农民要求再组织起来,再合作起来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有人说中国农民没有合作愿望,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自从2007年以来你办合作社是违法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允许兴办合作社以来农民的合作社有了130多万家,但遗憾的是什么?真正的农民合作社并不多,有合作社内置金融的少之又少。虽然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社和农民合作组织并不多,但是却是产生了三种相对成熟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就是姜柏林主导的百信的资金互助模式。第二是中国农协的那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是李昌平主导的内置金融联合社的模式。我认为可以拿得台面上说的三种模式,我认为是有效的。它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使中国农民以合作金融为核心的合作新的形势,当然还有其他形式,我觉得供销社搞的东西和农民组织没有太大的关系,不是农民的合作社,我并不认为他们是我们农民的合作社。这三种合作模式的共同特点有两个,第一以金融合作为核心来开展综合性的合作,尽管相关领导是四平这个地区的,但这个苗头已经有了。第二是有稳定的专家团队,和他们自组织,自组织的自律,都表现出这个特点。无论是姜柏林这个地方,还是南方,都有专家团队。这里的百信之家,杨老师有农合之家,我们乡建院有内置村社合作之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架构,这是它的特点。姜柏林老师的模式和杨老师的模式都依托在村民骨干率前合作,把合作社建在村上,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以后再往下扎跟,向外去联合,他们可能要走这么一个路子。李昌平的模式是依托原有的村社组织,比如集体所有制,统分结合的体制,在村社组织内部内置金融,创建内置金融村社,让土地成为合作金融的抵押品,这跟前面两种模式有不同。它是村社组织的一个部分,土地成为抵押品,它是双重经营组织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村社基础上向外,横向的进行联合形成内制金融村社的联合体,也往上走了。

只有发展以合作金融为核心的组织,既符合了发展的规律,又顺应了农村的意愿,既有法律的依据,又有政策的依据。但很遗憾,从2007年以来,依次发展得极不顺畅,甚至在不断的遭受打压发展,这对于我们搞农村改革的人来讲是极其不正常的。我们农村没有任何一项改革象我们农村的合作金融改革这么难过,这么不顺畅过。法律依据也有,政策依据也有,也符合规律,也有农民的要求,就是不顺畅,就是那么曲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假合作社太多,败坏了我们合作社的名声。另一个是金融的垄断集团既不想给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既有农民自己的原因,也有背景的原因,金融垄断集团阻碍了农民金融事业发展主要是体制内部缺乏力挺农民金融事业发展的有效力量。从这点上看,三农是重中之重,依然是口头上的重中之重。假合作社太多,是因为政府的钱太好骗,体制性腐败和政策性腐败的反映。我看假合作社不是因为要骗钱,是因为政府的钱太好骗,这完全是政府的腐败问题。假合作社拿到很多钱,这是我们今天合作金融非常普遍的现象。还有一些人开假合作社,搞资金合作社也是假的,搞到钱以后就跑路了,这也是一种腐败。这背后都与我们现在政府不作为有关系。我们县乡干部论坛的呼吁,反腐败,别给假合作社开道,我认为现在支农资金的腐败问题比其他领域的腐败更严重,其中假合作社泛滥这个事情应该要管一管,深化农村的改革,要理直气壮地给农民合作金融的发展壮胆撑腰。我觉得现在没有底气的领导站出来为农民的金融合作事业壮胆撑腰。哪有一件事情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改成今天这个样子。可以从这个事情看到改革是在真地改还是假地改,搞不搞改革是一个标准,你让我们理直气壮撑腰都不敢,搞什么改革呢?所以应当呼吁更多的姜柏林、李昌平还有百信之家、农合之家、乡建院和内置金融村社之家这样的个人和组织,以及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投身于支持农民合作金融事业的伟大事业发展之中去。农村合作金融的事业还是摇篮之中的婴儿,实际我们在座各位都有一定的规模了,越是这样,我觉得风险越高。在现在农村金融合作环境还不太好或者很差的环境下面,我们县乡干部论坛对各地农民合作金融组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不要盲目地扩大资金的规模,要苦练内功,规范管理,要不断为优化服务,服务、服务再服务,始终把服务农民作为合作社的第一要务。昨天有很多典型交流非常好,我去年讲服务服务再服务,今年有很多合作社的理事长都强调这句话的重要性,也在你们工作中间去体现了,我觉得还不够。服务、服务再服务,要用挣钱的服务养亏本的服务,通过亏本的服务赚更多的人头,要把我们的农民兄弟服务得离开我们没法活,要服务到这种水平,这就有前途,这就是合作社。时时记得服务、服务再服务,你就知道合作社怎么发展,你按照这个原则做,你就做出来的合作社是对的,没有别的标准,就这一个标准。你做的合作社不能为农民提供很多服务,你再标准也没有用,也不标准,所以解决农民合作社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你提供服务的能力。你的能力越强,你的农民就越多。你的农民越多,你就能盈利的点就越多,你的赢利就越大。

第二,四平这一块,要向下扎根,包括杨老师那几个,也要向下扎根。我们乡建院的村社内置金融组织要向横向联合。农民的村社共同体为什么要向下扎根呢?农民的村社共同体是我国农民组织的最基本单元。一说你是某某村的,我们的党支部建在村上,村民自治、集体所有、双层经营这都跟村社有关的,所以农民的村社组织,村社共同体是最基本的农民组织。村社共同体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双层金融体制为基本制度,党支部不仅建在村上,村社共同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社区治理的最基础的主体,所以在村社共同体发展内置金融是农民合作事业的根基。你应该把根基扎在这个地方,你再往横向走,你才有前途。只有发展村社内置金融,农民的土地抵押贷款权、集体财产权才能实现。国务院也发了文件,谁来做呢?银行是不会做的,你放120个心,银行是不干这个活的。谁来干?利用内置金融。你没有内置金融,这个活干不了。这个活干不了,农民土地不能抵押,我们的财产权就不能实现,我们的财产权不能实现,我们的发展就没有能力。发展的内置金融,农村的资源资产金融化、市场化才能够充分实现,增强农户的财产性收益才能实现。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农村主导或者农民的组织来主导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或自主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提升我们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发展我们农村社区的社会事业,改善乡村治理和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才有了保障。所以,向下扎根,创建内置金融村社及其联合社的新体系既回应了三农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回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有的改革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举措。所以,我们向下扎根是跟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所有改革都高度相关的。你们有时候问昌平,你们搞合作社为什么政府还给你钱,搞一个合作社还给你几十万,我建一个合作社政府分100万给农民,建一个合作社政府代价不低,100多万。为什么?因为我们回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的所有目标要求。所以我们也不担心哪个金融部门加害于我们,所以要往下扎根。这既是我们发展的必须,更是在当前环境下发展的必须。

第三,我们现在三种模式,要取长补短,我们三个团队,东北团队,我们的团队,包括杨传老师的团队,我们要加强合作,要减少分歧,我觉得没有什么分歧了。说怎么能找农民的合作社收费,能够在为组织里边申请到钱那是你们的钱吗?是为农民服务吗?农民愿意给他提供一些费用,服务是有价格的。服务没有价格这个服务就不好。如果乡建院发展出一个合作社再给我几十万,做的很对,好处是有价格,合作社搞服务那是有价格,我赚了钱之后再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我觉得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分歧,要团结起来,取长补短,加强合作。要促进现有的合作金融组织和内置金融村社更健康、更强壮。我们这个论坛借用习主席的话勉励我们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农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广大的农民朋友,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整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坚决地干,加油干,一刻不停的干,凡事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坚决地改、彻底地改,一刻也不耽误地改。这是习主席讲的,把这个话勉励大家,咱们共勉。

最后,合作社一定要服务、服务、再服务,教育、教育、再教育,我们要给我们的社员,对我们自己要教育、教育、再教育。为什么要搞教育呢?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少数人先富起来这个时代以后,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进入一个中国梦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合作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合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和人才,培养有合作社有觉悟的农民,所以要教育、教育再教育。要不停地去做这个工作,然后用你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包括我们的会议也是教育,教育我们自己。要自律自律再自律,千万不能违纪、违法,一定要做好,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去做。还是要顽强地合作,明年再见。谢谢各位!

作者简介:李昌平,著名“三农”专家,曾任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2000年3月,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现为县乡干部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乡建院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京百信之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