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宋洪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这么干

[ 作者:宋洪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03 录入:王惠敏 ]

今年2月初,2017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那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任务到底是什么?为此,《中国农资》记者专访了连续多年参与起草一号文件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中国农资》记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任务是什么?

宋洪远:此次提出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文件来看是6个部分33条,从内容来讲可以概括为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调”,一个板块是“改”。

在“调”上就是要调整、转型、融合。

主要是调整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这个结构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品种结构,比如“种养+农牧渔”;另一个方面是生产结构,农业内部不同板块之间的结构;还有一个就是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

具体来说,首先,要推进农业标准化,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特别是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强调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今年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来的,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我们要建设成生产、加工、营销、研发、服务这些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强调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农机合作社作为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日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一号文件中释放出的关于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各项政策,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来说无疑如一阵东风。其次,转方式是要转变推进绿色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是推进清洁生产,要做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所以,我们提出要化肥、农药零增长,而且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另一方面是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增收4个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质增效,提质包括农产品质量和供给质量,增效包括农业生产效率。再次,促融合。一方面要发展现代食品产业,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要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另外要实施主食的加工提升行动,因为主食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模式,中央厨房在东部地区非常多。另一方面是要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主要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第二个方面就是“改”,改的是什么呢?由哪些方面构成?这个改包括科技创新、政策调整、机制改革。

一方面,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文件的后三部分安排非常清楚。比如讲科技就是要发挥科技的创新驱动作用。研发要做好,推广更要做好。要做好研发和推广,就得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激励,是一个改革。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各自不同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了,政府也不能没有作为。政府要保安全、补短板,像扶贫就是短板、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是短板,文件有专门的部分讲这个事情,就是发挥政府的补短板的作用。同时,短板的补充、科技的驱动作用都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所以,就要讲改革。文件既讲了产品市场的改革。比如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收储制度的改革、补贴政策、贸易政策的改革。同时,还有要素市场的发育,这就有土地制度的改革,像农地的“三权分置”、其他几块的建设用地的改革。还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改革,资金、资源、资产,这些要素要活化,这样才能增产、增值。同时,还能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还有金融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持续性的金融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特别强调了金融体制改革。

这些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改”提供的制度性保障。这个文件的6部分33条之间的逻辑是非常清楚的,一个主题、两个方面,一个是“调”,一个是“改”。“调”建立在“改”的基础上,“改”推动“调”,推动了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资传媒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