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瓦尧村曹沟组调研报告
(备注:本文是2011年笔者与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七期的部分学员在陕西富平县开展的一次调研活动的成果,有很多数据与统计分析,可以证明农民种地并不必然不赚钱。关键问题在于结构、土地的集中程度或适度规模化、农民的素质等。此外还有没有增收的可能与空间呢?有!合作社建设若是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或延长生产链增加收益,配套的公共服务、技术推广与农民教育再跟进,包括区域或村庄的统一规划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的增收潜力还是很大的。总之,仅以此文证实点道理,揭示点事实。)
一、 调研的背景与目标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日益突出,走组织化、生态化、科技化、高效化与适度规模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当地农业产业特征为设计规划的基础,以加强农民的组织化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为支撑点,以生态化与高效化为着眼点,以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夯实新农村的经济基础为目标。
陕西省富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商业欠发达,经济实力薄弱,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农业收入微薄。农业是全县的主体产业,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事关全县的科学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全县尤其是各村庄面临着农业转型,实现发展跨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紧迫任务。
中国中西部农村绝大部分村庄传统的发展道路与模式不仅是落后的,更是高污染的与非可续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构成新的发展的制约因素,威胁着农村的经济与生态安全,即将成为乡村治理的病症所在。
淡村镇瓦尧村曹沟小组是瓦尧村委会管辖的一个自然村,是淡村镇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村,据说也是富平县农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村,产业基础较为优越,建设现代农业的条件与基础较好。
围绕着上述原因,华夏社会创新基金会与富平县人民政府合作在淡村镇的部分村庄实施“绿色跨越发展项目”,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与生态村镇的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
作为项目的第一步,对村庄开展基本信息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农民的收入支出结构进行摸底调查是极其必要的,对村庄农村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得出全村的农业基本信息,而且可以了解农民的经济特征、经济行为与经济预期,这对于下一步设计规划生态农业与生态村镇的建设是必须的。
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反映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全村的基本农业信息,主要是侧重于宏观方面;一是农户基本状况,主要侧重于微观的家庭收入支出结构,前者构成村庄规划设计的宏观资源环境条件与背景,决定着全村发展规划的基本方向与特征;后者构成村庄规划设计的微观经济社会环境,决定着全村发展规划的制约条件与现实意义。
二、调研对象的概况
瓦尧村共计八个自然村,整个调查历时五天,共计投入六人,分两个小组。曹沟村用时一天半,与15户村民进行了访谈,对全村的概况与自身的经济生活等做了调查,填写调查问卷八份,访谈对象包括小组长、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运输业大户、打工农民、一般农业劳动者(中老年人)等不同群体,选择的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体现全村及村民的基本信息。
(一)曹沟村自然地理与交通状况
曹沟村是淡村镇瓦尧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瓦尧村中心(120国道)正西两公里,在富平县县城西南13公里,距离镇政府3公里。西北距老户村2公里,东北距新庄1公里,东南距西苗村1公里,正南距太平村1公里。这四个村与曹沟村一样均是属于瓦尧村的自然村。正西紧挨一条大沟(当地人叫做易沟),沟西为咸阳市三原县的村庄。曹沟整个村庄位于一个垣上,沟是边界,半围着村子,村庄正西与正南都是沟,耕地位于全村的北边与东面。虽说处于黄土高原地貌区,曹沟村庄及其耕地还算比较平整。曹沟村平均海拔390米。全村自然环境较好,空气清新无污染。
(二)村庄人口与资源条件特征
曹沟村共有80户村民,人口360多人。全村共有土地900亩(包括口粮田、机动地与退耕还林的地),人均口粮田1.7亩。其中果园400多亩,其他200亩大田作物地,其余为退耕还林的土地,退耕还林的土地主要是地形不平的耕地或者说沟地。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地下水位较深,平均在100米至200米之间,水资源不充沛,勉强够用。农户土地分配较为集中,每户的土地不到两块,这样每块土地都较大,有利于管理耕作。该村土地坚持了承包制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所以延续至今,各户土地很不平衡,有的农户土地资源较为富裕,对农业经营投入的时间与资源将多,也能够尽可能地认真管理农业,而有的农户土地数量稀少,不能全力经营农业,管理不认真。
三、曹沟村庄的经济状况与特点
相对于淡村镇的其他村,曹沟村的经济结构比较多元,农民收入较为高,经济水平在全镇最高。主要原因就是曹沟村农业多元化且产出与效益较好。
与富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一样,淡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遵循着“冬小麦——夏玉米”的两季作业模式,经济作物稀少,农业产值低下。但曹沟村从1988年,老支书便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产业,中间经历些小挫折(主要原因是价格波动大),总体上保持着积极发展的态势。同时曹沟村养殖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蛋鸡养殖有一定规模。果树与养殖不论规模,还是产量产值在全村都占很大的比重,成为区别于其他村庄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农业经济结构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也有重大影响。其他村以粮食作物为主业,村民中青壮年几乎全年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而中老年人进行农业生产也是“三心二意”,时间与资源投入并不大;而林果业与养殖业较为发达的曹沟村,村民也打工,但一般是在农闲时打工,尤其是不搞养殖的林果业大户,夏天经营农业,冬季打工,或者“男主人打工,女主人经营农业”是他们的经济行为特征,而养殖大户主人很多一年四季都在家管理畜禽,下面对林果业与养殖业分别展开论述。
1、林果产业
曹沟村的林果业以苹果与柿子为主,柿子主要种植在退耕还林的土地上,疏于管理,仅有少量经济产出与收益,绝大多数农户将收获的柿子送人或者自己消费,对农户家庭经济没有多大影响。只有苹果对全村的影响较大,成为全村的主体产业。
曹沟村苹果业是这么发展起来的:1988年,利用援助革命老区的专款,老支书利用曹沟村里的50亩机动地种植,免费雇人嫁接,第三年见效,之后农民开始栽种,最初效益很好,但随着果树种植的增多,效益开始下降。周围村同期也发展了苹果种植,同时也经历了价格的波动以及其带来的损失,但不同的是:不值钱的时候,其他村往往是栽了挖,挖了又栽,几经反复,甚至有的彻底放弃果树种植,而曹沟村在老队长的带领下免费请技术员嫁接改良品种,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将林果业推向新的阶段,奠定了苹果业的品种、整形修剪管理基础。最近两年效益非常好。
现在全村有果园400亩,户均5亩,人均1.11亩。其中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小树,未挂果。且每年栽植小树的面积不断增加,代表着曹沟村苹果业发展的态势。一般成年树年产2000斤——5000斤,单价普遍能卖到“3—5”元钱,每亩毛收益为6000—13000(最高收益由市场价格与苹果质量决定),纯收益为每亩3000—8000元,一般刚挂果的果园纯收益为2000至3000元,稳定后子5000元至8000元。小树一般管理成本在1000元左右,成年树亩均管理成本在3000——5000元,成本中人工的费用日益增多,人工主要用于疏花疏果、套袋、喷打农药与收获苹果,其中疏花疏果与套袋花费的人工最多。品种是嘎啦中的早熟品种,这种品种的重要特征是:成熟时间早,七八月份就成熟上市。在果园种植管理上,从开始就坚持“密植”的原则,每亩80株左右,果园浓密,但因为农户坚持了疏花疏果与套袋管理,所以亩产不高,但单个个大,平均都在80mm以上,质量比较好,单价比较贵。另外,果树修剪整形以“细长纺锤形”为主,果树细长,这也是密植决定的。
由于以上的林果收入支出结构决定着村民这两年种植果树的积极性特别高,农户往果园上面的投入也比较大,管理也比较认真,尤其是果园比较多的农户。
果树管理中,病虫害防治这一块最为关键,曹沟村的农民基本不懂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更不知晓现代化的生态管理办法。果农主要靠“连续喷打农药与加大农药用量”来防治病虫害,有的平均七八天就喷打一遍农药。苹果树面临着腐烂病、锈病等病害威胁与食心虫、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的危害,但因为本村果树树龄小,树体强壮,危害不是太大,对产量与质量的影响较小。
在管理者培训方面,淡村镇与县农业局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培训计划。重点就是果树管理,夏季每星期上课一天,一天三小时,连续三年。但规模小,范围窄。需要加强与改进!
2、养殖业
曹沟村养殖以蛋鸡为主,有十几户,每户养殖600——1000只,每户都有一定规模,但规模不等。其余有几个养猪农户,而很多农户家里都养着一两只母羊,羊主要是卖羊奶。
调研的数据推算得出:一只鸡年产蛋288个(1个/天×30天/月×10月×96%,),40斤(按照一斤七个计算),产值133元(单价按照3.33元计算),另外最后老母鸡按一只15元出售,这样一只母鸡的产值为148元。全村养殖蛋鸡共计15000只左右,年产蛋60万斤,鸡蛋经济产值为200万元左右,一年出售老母鸡收入22.5万元,合计产值222.5万元。而一只母鸡的养殖成本为120元左右,其中产蛋前养殖费用共计30元(包括鸡苗钱、防疫费用与饲料钱),产蛋过程中费用90元(包括1—2元的防疫费用与近90元的饲料及其制造费用)。一只母鸡的收益在30元左右,全村蛋鸡养殖纯收益为45万元。
蛋鸡养殖户均是单家独户,自负盈亏的养殖模式,养殖地点都在自己院里,发展受空间影响较大。
养猪户有三五户,每户养殖三到五头母猪,养殖以出卖猪仔为盈利方式。平均每头母猪年产猪仔15只,按照400元/只计算,毛收入为6000元,一头母猪一年的养殖成本为3600元,这样一头母猪的纯收益为2400元。
不管是蛋鸡养殖,还是养猪,原料都是农户自己解决,而产品都是由上门收购的外销,存在压价的问题,销售渠道比较狭隘且束缚较大。
而养殖技术与经验方面主要是靠自己摸索,经验是自己逐步积累的。碰到大问题请县城的兽医过来解决,小问题自己解决。
3、粮食种植方面
粮食是个基础与保障性的产业,曹沟村的村民粮食由土地提供,而绝大多数蔬菜也是由土地提供。正如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基本生活由土地保障。但粮食种植是低效的。曹沟村土地肥沃,土层深厚,亩产小麦可以达到1200斤以上,夏玉米产量在1000斤以上,当地小麦能买到1.05元,玉米收购价格为1.01元,这样曹沟一亩粮食产值为:小麦1200斤×1.05元/斤=1260元,玉米1000斤×1.01元/斤=1010元,共计2270元,加上每亩的农业种粮补贴:40元而成本呢?小麦与玉米的收益成本表格:
由以上得出,小麦最终纯收益:1260-730=530元,玉米最终纯收益:1010-640=370,再加上粮食补贴一亩地30元钱,种粮纯收益:530+370+30=970元。
全村粮食作物有200亩,产值为:200亩×2270元/亩=454000元,成本为;200亩×1370元/亩=274000元;纯收益为:200亩×970元/亩=194000元。
4、 非农业收入
非农业收入比较复杂,内容较多,且收入差距较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打工、运输两大类。打工类人数最多,男工80—150元不等,妇女50—100元,收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1、技术水平与能力大小,比如同样干建筑活,大工能挣到120元以上,小工只能挣到100元;2、个人意愿,较高的工资需要长期在岗,不能随便请假回家,因而无法照料家庭与管理农业,所以很多农民是在农业经营时“忙里偷闲”打工与绝对农闲时在家门口打工挣钱!3、年纪大小,一般青年人学习能力强,能力水平高,能够长期外出,当然经济压力也大,所以一般月平均收益在4000元左右,中老年人则相反!打工者一般收入稳定在2000元至3000元。跑运输的收益比较高,月平均收入能在10000元以上,但村里不多,而且比较随便自由,不经常跑车,年收入能稳定在10万元左右。由于曹沟村是个农业大村,农业经济收入还算比较可观,因而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很少。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这样的结论:曹沟村的农业产值与农民农业收入并不低,打工收入与种养殖收入不像上下,打工并不是农民必须依赖的经济收入来源。农民外出打工与其说是一种生存依靠,不如说是农民经济行为的一种时间安排。很多情况下农民的打工选择的确是出于“农闲增加一份收入的想法”。当然这一份增加的收入并一定少。这不同于农业完全是粮食作物的村庄,在那样的村庄,不打工在这样的时代是没法活的。而曹沟这样的村庄就未必,只要给以继续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农业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而且是高效的收入来源。
四、曹沟村的社会事业与公共管理状况
曹沟村与其他村庄一样,基本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过他的实施方法是这样的,每人每年交纳合作医疗费50元,在诊所看病就诊时国家不管,而住院治疗时今年可以报销90%,以前是60%,也就是实施了严格的“大病统筹报销”的原则。实际中执行的也比较好,过去的两年村里就有很多住院报销的。
曹沟村也实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每人每年交纳100以上,1000以下,连续交纳十年,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60元整。
曹沟村没有自己的学校,原来是与其他七个自然村的孩子在瓦尧小学上学,瓦尧小学位于新庄(瓦尧的一个自然村,位置在其他七个自然农村的中央,在曹沟东北1公里处)。而现在全镇的学生都合并到两个小学里,主要是镇上的小学,学生们1到3年级由家长接待,4到6年级在学校住宿,每个月要交纳生活费,国家有生活补助。
曹沟村是瓦尧的一个自然村,整个村属于瓦尧行政村的曹沟组,设置小组长进行日常管理。没有其他固定的助手,像其他自然村一样,有一个临时帮助性的类似会计的助手。村小组长由曹沟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三年一换届。因为瓦尧下属的八个小组都是独立的自然村,且相互间距离较远,地形地貌不一致,因此各村是相互独立的,包括资源所有、分配与利用、公共事业管理等。
曹沟村现任组长是王俊,今年37岁,是八个自然村中最年轻的组长,18岁开始当兵,有13年军旅生涯,当过事务长,辗转新疆、云南和长春等地,后来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退伍之后安置在咸阳机械厂,后辞职。刚开始跑出租车,效益不好,后来跑运输,给人运送地板砖,同时现在开始蛋鸡养殖,每年收入有十万多。他对村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有很多新想法,现在最关心的是有两件事:1、想在当地建立一个生态观光采摘园。2、跟村内其他人商量,想着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
现在全村有两眼水井,一眼完全用来灌溉农田,一眼边用于灌溉农田边供应人畜饮用。两眼水井现在实际上都是私人承包经营。村民自来水一年交纳100元。
五、村民家庭经济分析
由上述全村的经济特征决定,曹沟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多元,而且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不相上下。根据我们的调查,整理出农户收入结构表格如下:
由以上五户的收入金额与比例可以看出,曹沟村的农民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农业,调查对象王俊是村里为数极少的跑运输的村民,他的过高的非农业收入在全村属于特例,因
而全村的非农业收入比例要比图表中反映的低,估计不会超过40%。在60%的农业收入中,养殖与林果产业占到农业收入中的95%以上,养殖与林果产业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由此可以证明:养殖与林果产业是本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其收入比打工收入多得多!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农民是将收入储蓄起来的,医疗、教育、住房建设、子女结婚是家庭开支的主要领域,而家庭的储蓄主要就是用于这四个方面的,不过有时住房建设与子女结婚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稳定渐进的收入——积累性储蓄——家庭大型开支”这样的家庭收入支出结构。除了大型的突击性的开支外,曹沟村农户稳定性的家庭年开支如下表;
从以上开支结构中可以看出,日常开支中子女教育占得比例最大,普遍在70%以上,是家庭最大日常开支项目。家庭成员没有“得大病”的前提下,医疗开支占得比例较小。除了教育、医疗与基本生活开支外,收入基本全部用于储蓄,并以之应付“大额开支事件”的发生,包括家庭成员患重病、子女结婚、建房、购车等四大块!
六、曹沟村的经济社会问题分析与建议
从以上微观的与宏观的分析可以看出,曹沟村农业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结构较为合理,根本原因就在于林果业与养殖业上,这两个产业支撑起曹沟村的经济支柱。形成这样经济特色的原因就在于“起步早、经验丰富,基础牢固,同时注意技术革新”等原因。同时要提及的是:曹沟村果园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使用较少,这当然与养殖大村的村情有关,牲畜粪尿的利用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持与维护,而且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有力保障。林果产业大村与养殖大村的村情使曹沟村在瓦尧在淡村镇都“独树一帜,鹤立鸡群”,并使曹沟成为淡村镇经济实力最强的村庄,是最有利开展“现代农业建设试点”的村落。但曹沟村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或者说不足。
(1)养殖规模仍然较小,且是单家独户的庭院养殖业,养殖受到空间的限制。很多养殖户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期望,一些村民本来想发展养殖业,但因为院落狭窄没法实现。由此,建议在曹沟规划养殖小区,建立养殖场,由村集体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水利与公共管理,集体可以以此获得部分增值收益。
(2)养殖与果树管理技术还不先进,绝大多数村民紧靠自己积累的经验管理畜禽与果树,尤其是果树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畜禽饲料配制与疾病防疫等方面,村民还没有接触到多少先进的东西。建议加强技术推广工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技术推广要与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实行“整村培训计划”,对果农与养殖户进行轮训,增强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的效果。曹沟村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必须以“科技推广”与“农民培训”为保障,为前提。政府在扶持曹沟发展现代农业要做的就是搞好公共服务,而核心就是科技推广与农民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切忌“蜻蜓点水”,必须做到系统、持续与深入,加强农民培训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现代农民”上。
(3)尽管曹沟村村民自觉地建立了“养殖——种植”的良性循环,但还远远不够,先进的生态技术与生态管理模式还未推广利用,尚未形成生态农业的雏形。曹沟的果树年轻,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但以后不好说,若是一味地使用非生态的尤其是化学的方式进行耕作管理,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会下降,到时良好的发展态势将发生逆转。建议有关部门在曹沟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管理模式与先进的生态管理技术,包括生态化的果园土肥管理、生态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特色养殖等。
(4)生产缺乏组织性与协调性,产品销售面临着市场压价的问题,生产者不能自我控制成本,产品参差不齐,缺乏品牌。建议有村领导带头成立合作社,统筹组织全村的农业生产,加强公共服务,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整合种养殖成本,推动产品品牌化建设甚至包装销售。
(5)全村村容村貌不甚理想,日益变得脏乱差,垃圾保包围着村庄,甚至有的地方遍地都是。不过调查中部分村民有建生态厕所的想法。建议外部帮助曹沟村推进生态村庄建设,促进包括垃圾处理转化利用、生态厕所建设、改圈改厨等,建设生态聚居地,实现“村庄生态整洁”。其实,整洁与生态也已经成为村民新的生活期许与要求,借助外部条件在外部的帮助下推进生态村庄建设正当其时。
(6)曹沟村农业产业基础不错,但仍然处于低级种养阶段,经济潜力不能充分利用,建议拓展上下游的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包装加工业,推进全村的工业建设。同时,利用自然环境,自然风光、窑洞等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带动全村服务业的发展,增大农业产值!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刘培、涂富丽、杨洲调研,杨洲撰写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竹莲居士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