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张孝德:经济农本化的世界文明东方化时代

[ 作者:张孝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12 ]

农耕与游牧两个世界,由于地理的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农耕世界生产力发展较高、较快,单位面积生产率高,能够获得丰富的食物,居民生活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都大大超过游牧世界。

但是农耕世界拥有这些先天因素是在与游牧世界交合之后才得到了充分展现,所以一定要区分国家形成以前的农业经济与国家形成之后的农业经济。

国家形成以前的农业经济,无论其同游牧经济相比有多少优越性,单纯的农业经济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化的基础。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合之后,农业经济并不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唯一基础。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交合之后,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国家、两种类型的文明、两种类型的经济,这就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农业经济,而不是工商业经济呢?如果我们撇开历史条件,按生产力标准看农业经济与工商业经济,可以发现,工商业经济表现出比农业经济更高的生产率。

农业生产周期直接受天时影响,而工商业经济周期主要受生产技术、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影响。工商业经济同农业经济相比,更少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

这正是古希腊文明在短期内创造辉煌的原因所在。如果以单纯生产力标准来看农业经济与工商业经济,历史应当选择工商业经济,而不是农业经济;古代文明应当是世界文明的希腊化,而不是东方化。

但是从农业经济和工商业经济的关系看,农业经济则是工商经济存在的基础。在地球上可以存在不含工商经济的农业经济,但没有脱离农业经济的工商经济。

这是由农业经济与工商经济在人类文明进化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决定的。农业主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工商经济主要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

当农业经济尚未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人类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时,人类文明的进化只能选择农业经济。

从以心力为核心的社会力看农业经济与工商业经济时,农业经济则比工商业经济更有利于社会力的集聚和发展。

虽然农业经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农业经济所包含的共生机制,却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为社会力的集聚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商业经济拥有比农业生产更高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则拥有比工商业经济更高的社会力,前者有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后者有利于社会组织结构力的发挥。

农业文明时代,历史之所以选择了农业经济,是农业经济所具有的这种优势与农业文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吻合的结果。

农业文明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类之间的矛盾,是以国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进化的时代。而农业经济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则是最有利于人类之间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国家进化。所以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对立中,农业经济从农耕区向游牧区蔓延就成了农业文明时代不可阻挡的大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九派开元智库机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