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贺雪峰:产业兴旺不能只强调三产融合

[ 作者:贺雪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8 录入:王惠敏 ]

显然,作为一个整体,当前农民致富创业的机会在城市二三产业,而不在农村。只有当更多农民进城去了,农村中才会留下更多获利机会,农民从事农业才能有更多收益。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如何理解“产业兴旺”,事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政策的走向,我们因此要进行分析。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答记者问时说:“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1]

韩长赋部长关于“产业兴旺”的以上回答至少有三个层面:第一,引导和推进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第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目标就是要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如何保持?我们先来看当前农村有哪些产业可以发展。

首先,农村的产业是农业,是20亿亩土地上的农业产出。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已不足9%,而这不足9%的农业GDP要为6亿多农村人口、2.2亿农户提供农业收入。而且这些农业GDP还要为各种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工商大户提供收入。

其次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大多被资本所控制且越来越被资本控制,普通农户从这些农产品加工业中受益十分有限。

再次是沿海城市经济带农村地区,因为乡村工业化发展比较早,又具有一定区位优势,乡村工业具有相当规模,二三产业成了气候。但就全国农村来讲,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改制或关闭,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不再有成规模的乡村工业,沿海乡村工业化已不再可能在中西部农村复制。

第四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国城市化到了现阶段,城市中产阶级有了“乡愁”,一些具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农村就有可能借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来赚城市人“乡愁”的钱。

因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区位条件或旅游资源,且当前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的乡愁绝对不可能支撑起一个惠存6亿多农村人口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国农村最多只有不足5%的农村具有赚取城市人“乡愁”钱的可能。

也就是说,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农民的主导产业只可能是农业。农业又可以分为传统的大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生产当然十分重要,收益却十分有限,农民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土地,种粮收入一年也就一万元左右。经济作物比较效益比种粮食要好,不过,经济作物是以更高投入和更大市场风险为代价的,如果扣除投入和市场风险,经济作物只能获得农业平均利润。

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20亿亩耕地、6亿多农村人口、2.2亿农户,生产农产品的能力很强,大宗农产品几乎都出现了相对过剩。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往往会动员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结果都是农民种什么什么就剩,在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低于9%的现阶段,如此众多的农户要指望农业致富,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但这并不是说农业对2.2亿户小农不重要,而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当前2.2亿户小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农业收入,一种是通过家庭代际分工由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人从事农业,这样,农民家庭就可以同时获得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经商的收入和年老父母务农收入。另外一种是一些留村农户通过流入进城农户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从而获得不低于进城务工收入的农业收入。在当前一般农业农村地区,老人农业所占比重很大,适度规模经营的中农户所占比重很少,但这些中农户在村庄治理结构中很重要,往往是村庄治理中的中坚力量。

更重要的是,农业还是那些进城失败农民在进城失败后可以退回农村的主要就业形式。农民进城是为了在城市体面安居,不能体面安居,农民就可能选择返乡,而返乡的前提是可以与土地结合起来,从事农业生产。 

我们再来看韩长赋部长关于产业兴旺的三个层面:

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这里面可能存在两个陷阱,一个是更多资本、技术、人才进入农村农业,就有了更多农业产出,从而造成更多农业过剩,导致农民更难从农业中获利。第二个是,从城市来的资本、技术、人才都是要获利的,大量城市资本从农村农业中获利就会挤压仍有2.2亿户的小农从农业中的获利空间。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农业供给过剩农民户均只有不到10亩土地的情况下,个体农户越是在农业上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产品就越过剩,农民总体利益就越是受损。显然,作为一个整体,当前农民致富创业的机会在城市二三产业,而不在农村。只有当更多农民进城去了,农村中才会留下更多获利机会,农民从事农业才能有更多收益。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应当明白,具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条件的农村地区只占全国农村很少一部分,且以休闲农业和乡旅游为典型的三产融合也只有相当有限的市场容量,全国农村一起上,所有农民都亏损。

这样看来,要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相当困难,似乎也无必要。 

反过来,为了达到农村产业兴旺,过分推动城市资本下乡,就有可能造成真正需要农业农村产业收入的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受损,甚至可能破坏作为进城农民进城失败退路以及作为缺少进城能力的老弱病残农户基本保障的现有制度安排。当前农业具有显著的基本保障的特征,基本保障与高度市场化之间是存在不相容性的。我们要防止激进的农村产业政策,不能为了让本来不可能的产业兴旺的目标而毁掉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9亿农民还不能离开的农村和农业这个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

2017年11月30日晚上于清远山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乡土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