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那么在城乡融合的视角下,乡村要如何发展,本文通过对城乡融合的解读、城乡融合下我国乡村发展问题以及对国内外乡村发展案例的借鉴,提出乡村发展的几大要点。
壹 何为城乡融合
通过城乡融合的方式来解决城乡对立的思想,是恩格斯最早提出的。恩格斯早在1847年就提出了“城乡融合”的奋斗目标。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道:“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一般要经历由“混沌”到“分离”到“联系”最终到“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和人类走向完全自由与解放的过程。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将结合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而避免两者的偏颇和缺点”。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城乡融合,体现了中央对城乡关系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视点由站在城市的角度看乡村到站在城乡一体的角度看乡村,思路由政府主导下的以城统乡到更强调城市和乡村两个板块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由此可看出未来城乡关系必定是城乡利益共同体,同时城乡均可承载幸福生活,乡村发展对城乡未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贰 城乡融合视角下我国乡村发展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范围和规模也逐渐扩大,同时我国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基本方针,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但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城乡融合这一目标下我国乡村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围绕城乡融合这一视角,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城乡整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接下来将从这三个模式入手分析城乡融合视角下我国乡村发展问题。
1、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即主要通过发展城市经济,为乡村提供市场和资金,带动乡村的发展,从而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在该模式中,城市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源,乡村各种要素不断流入城市,的确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单方面单向的要素流动乡村处于发展的被动地位,制约了乡村和农业的发展,同时这种乡村依附城市发展的模式,使得乡村付出了土地、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诸多代价。
2、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主要是依托乡村自身资源,自我变革,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借助城市的作用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但是该模式以乡村经济发展为主体,往往缺乏对城市和乡村整体性的认识,容易造成城市和乡村的不合理布局,同时该模式使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被弱化,会影响城市和乡村整体的发展速度。
3、以城乡整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以城乡整体为主导,主要是通过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和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和整体发展,这种模式比较注重城乡发展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实现城乡持久而深入的融合,但是由于该模式实行前期主要是依靠城市的辐射力,使得城乡之间还没有全方位互动起来,在产业布局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小结
从以上三种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我国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城乡之间互动不足,城市和乡村之间哺育和反哺育的力度也不对称,导致城乡融合的水平很难快速上升。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条件下,必须坚持城乡融合理论的发展要义,从根本上真正消灭城乡差别,逐渐实现城乡融合。
叁 城乡融合视角下国内外乡村发展案例
通过对国内外城乡融合下乡村发展典型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借鉴和学习先进案例的乡村发展经验,对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融合视角下国外乡村发展案例
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同时其在城乡发展中很好的践行了城乡融合这一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英国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城乡融合发展的。
1、城市村庄建设
在英国大都市周边的郊区,城乡规划非常注重一种叫做“城市村庄”的发展模式,即在城乡之间形成的非城非乡地区,它是联系英国城乡间的纽带,非常强调规模适宜、形式紧凑、密度合理,非常强调在土地、空间和建筑物混合利用的基础上让不同阶层的居民能够更好的生活在一起。
2、乡村规划建设标准配置
英国在城乡规划管理领域也非常注重城乡环境的公平发展,提出乡村的目标是“适合居住的、有工作可干的、环境得到保护的、居民社区参与的”,并且针对该目标专门制定了相关规划指标。
3、市镇规划
英国非常关注乡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而要提高就业,就必须解决乡村经济发展问题,英国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市镇规划发展多样化的乡村经济,为乡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让农产品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
4、城乡一体发展政策制定
英国在城乡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密不可分。政策强调对乡村的发展和保护,着重改善对乡村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等。
小结
通过梳理英国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在城乡融合下,必然会出现城市与乡村之间非城非乡地区,要注重该地区的联系作用和带动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好的达到城乡融合,同时城乡建立统一的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城乡融合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有效执行,还应注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保障社会公共与公正。
城乡融合视角下国内乡村发展案例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城乡之间加速融合,贫富差距逐渐缩小,公共服务日益均等,让湖州的城市和乡村都成了人们向往的居家之地。目前湖州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已进入全面融合的新阶段,那么湖州是怎么践行城乡融合的呢?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
1、美丽城镇建设
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城市和乡村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承上启下。发展小城镇,不是离开现有的农村,另外新建一个城镇,而是立足于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本地的农村劳动力释放出来就地就业,使得城乡、工农融合。湖州就是这么做的,在湖州培育了大批小镇,包括织里、南浔、安吉等,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解决了 周边农户的就业,同时带动了经济收入的增长,从而达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2、美丽乡村建设
在湖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路径便是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湖州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着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致力于改善村庄环境,更注重基础设施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3、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
收入的增长,居住环境的改善,消弭了湖州城乡面貌的差别,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进程,则实现了农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的无缝对接。围绕户籍制度、公共设施、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湖州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小结
在湖州市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对乡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很大,对于公共服务方面同样重视城乡居民的平等。
肆 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应如何发展?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乡村发展应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要求下,适当改变发展思路、模式,以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建立在城乡统筹基础上的城乡关系的最高境界,相比于城乡统筹,城乡融合更加强调城乡地位的平等,既非城市偏向的,也非乡村偏向的,城乡之间要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更加强调城乡要素的互动,既非资源从乡村流向城市,也非城市去支持乡村,城乡要素要实现市场化条件下的自由流动;更加强调城乡空间的共融,既非乡村的城市化,也非城市的乡村化,城乡空间上要形成并无明显界限的连续谱系。
从城乡融合的实现来看,它是要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以城带乡,以乡助城,互为接轨,相互渗透,实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方面的融合发展。
在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发展更加倾向于各个方面与城市的融合:
城乡融合的五大方面
1、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城乡融合
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消除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在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各级政府应强力推动,促进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无缝对接”和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区域全覆盖,其中环保方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村庄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城乡融合方面,建立城乡居民方便共享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医务人员向农村流动;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优秀师资配备向农村倾斜;建立统筹城乡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城市文化功能向农村延伸。在未来,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不便的,可能与城市享受着同样的服务与便利。
2、经济发展的城乡融合
产业布局的一体化是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依托,要注意从完善城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出发,按照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原则,优化城乡产业结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要坚持集群发展原则,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创造持续主动的地区发展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做好产业的前端与后续;坚持人力资源品质提升原则,要有意识的有方向的进行人的素质提升。
3、生态环境的城乡融合
首先乡村应注重自身生态环境的提升,要注重三生空间的合理安排,保护有价值的生态因子,做到生产、生活空间的平衡,其次应将城市与乡村生态环境纳入一个系统中,形成城乡生态环境高度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格局,同时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4、生活方式的城乡融合
对于乡村发展问题,越来越倾向于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应将引导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首要任务,如果说产业上的城乡融合是最基础性的城乡融合,那么生活方式的城乡融合是最深层的城乡融合。对于生活方式方面,乡村可从开展系列文明活动入手,增强村民讲究卫生、美化环境的自觉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注重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比如农家书屋等,使广大村民共享文明成果;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组织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促进村民素质的提升,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进步。
5、整体形态的城乡融合
整体形态的城乡融合最重要的便是规划的一体化,应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实现城乡一体规划全覆盖,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管理体制。
小结
在城乡融合的大趋势下,乡村应该立足于自身禀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被辐射、被牵引发展的被动态势,从地区内部挖掘发展动力,将城市的辐射作为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而非唯一的发展动力,同时要注重在公共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整体形态等各个方面逐渐与城市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68.
[2] 张晖.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的反思及矫正建议[J]. 中州学刊,2012,(06):40-44.
[3] 张沛,张中华,孙海军. 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典型国家发展经验[J]. 国际城市规划,2014,29(01):42-49.
[4] 韩刚. 湖州 推开城与乡融合之门[J]. 今日浙江,2015,(21):69-71.
[5] 周明生,李宗尧. 由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基于江苏实践的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思考[J]. 中国名城,2011,(09):12-19.
致谢:感谢段德罡教授的悉心指导,同时感谢项目组老师的无私付出,感谢师兄师姐以及同学们的帮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斗城乡规划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