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第二十期读书报告会在里仁楼举行,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胡守勇教授、陆福兴教授、胡扬名教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汇报会。研究生们逐一汇报了读书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对所读的理解与思考。

图片1.png

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楠研读了徐勇教授的《田野与政治——徐勇学术杂论集》,围绕体系化理论等六个方面,浅析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学科发展,我国田野政治学大致是如何建构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

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建红围绕“两山”理论引领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对《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的阐述与思考,在阐述“两山”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之上,理清“两山”理论的发展脉络并论述了其理论内涵,强调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要以“两山”理论引领乡村生态振兴。

2022级硕士研究生康霜研读了王沪宁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围绕村落家族文化的嬗变因素与应对策略展开分享,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推进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化。

2022级硕士研究生文雅芳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党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启示进行了概述和总结。汇报第一部分总结了该书中党的农村改革思想的三点主要内容,分别是阐明农村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变革农村经营体制,解放生产力、提出改善农民生活。第二部分阐明了党的农村改革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三农”的相关论述和理论观点。第三部分对其价值启示进行了探讨: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革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满足农民幸福生活的需求。

2023级硕士研究生胡立敏从革命理论的思想渊源、革命理论的内容和对革命理论的批判三个方面对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一书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讲述了斯考切波的四个分析原则:结构性视角、国际与世界历史背景、国家的潜在自主性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

2023级硕士研究生谭明明汇报了罗西瑙的《没有政府的治理》,主要介绍了这本书的大致背景、治理概念,并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衰落为例来论证超越国际范围内权威性统治的治理这一核心主题。

2023级硕士研究生程洪围绕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展开分享,首先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本书是基于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的现实,阐述了国家政权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的文化网络互动关系。接着围绕文化权力网络与国家政权内卷化两个核心概念展开了论述。

2023级硕士研究生吴意研读了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从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分析了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并结合实际对未来政府改革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源读了王沪宁的《国家主权》,对国家主权的相关概念、演进以及三大主权(君主主权、议会主权、人民主权)等进行了阐释,并且论述了限制主权的两大学派,然后重点论述了当下如何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限制主权,进一步明晰了国家主权的现实意义。

在教师点评环节,四位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一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在读书方面取得的进步,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陈文胜老师提出,读书汇报要讲清楚所读书本的核心思想与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自己的观点;阅读西方著作时,要敢于跳出书本的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提升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

陆福兴老师指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承中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要注意深化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发展作用的研究。

胡扬名老师指出,要加深对书本主要内容的理解,抓住书本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书本观点展开启发总结,善于将书本内容转化成为自己的价值体系。

胡守勇老师结合自身发展历程,阐述了阅读专业著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读书汇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会让个人提升更加有效,期待同学们珍惜每一次汇报的机会以不断成长。

陈文胜教授在最后总结时认为,不同的学科,要求和范式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合适的学科范式;读书有三重境界,首先是以需求为切入点,为毕业论文做准备,其次,以研究为突破点,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阅读,全面提升自己的研究视野,最后,以社会为立足点,为报效社会和国家而阅读。(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