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读书报告会第十七期在里仁楼举行,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陈文胜教授、陆福兴教授、瞿理铜副教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汇报会。研究生们逐一汇报了读书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对所读书籍的理解与思考。
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文强围绕费孝通《生育制度》一书,阐述了书中关于人口与社会适应性的基本观点、人口与社会关系上的主要特征以及现实启示:一是正确看待低生育率问题;二是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三是完善生育制度,要把社会性抚育的家庭功能向社会拓展。
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楠围绕宋亚平《中国县制》一书,指出作者结合自身的历史学学术背景、担任过区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融合史学和政治学,对县制的由来与演化、县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嬗变所作的探讨,为我们理解当前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态,以及推进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史鉴作用。
2021级硕士研究生韩梦瑶围绕习近平《之江新语》一书,从《之江新语》中的乡村人才思想,及其特点和时代意义三个方面展开分享。
2021级硕士研究生凌力群研读了吴重庆的《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一书,以“重塑农民主体性”为主题进行了汇报,从“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的不同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下农村社会巨变和新时代重塑农民的主体性的多重逻辑展开分享。
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勇研读了杨开道先生的《中国乡约制度》。他认为,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乡村普遍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杨开道先生为了寻求中国乡村治理之道,推动中国建立真正的农村自治,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古代乡治。
2022级硕士研究生康霜围绕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一书,认为该书深刻剖析了农民阶级为什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农民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
2022级硕士研究生文雅芳对《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中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点进行了概述和总结,认为有三点现实启示:农村土地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个底线”不动摇;要正确把握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现存的主要矛盾。
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建红围绕郭正林的《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一书展开了分享。在农村二元权力结构的理论视基础上,从广东农村撤区设村的实践出发,作者强调构建乡村有效治理新格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核心作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支撑,形成“党建统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
在教师点评环节,三位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逐一进行了点评,对同学们的进步进行了表扬,针对不足也提出了建议。瞿理铜老师认为,读书汇报要理顺逻辑,善于从阅读的书籍中提炼出核心观点,从多角度论证某一观点。
陆福兴老师认为,读书应该要带着问题意识去读,用发展的、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每一次读书报告会,都是一次向别人学习的机会,要善于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陈文胜老师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在每一次的读书汇报中锻炼好自己的三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要在读书过程中注重学习和积累,为学术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每位同学都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争取在每一次读书汇报中都能有收获、有进步。(文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