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一场围绕新书《大国小村》的研讨,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讨会暨《大国小村》出版座谈会在此举行。

新书《大国小村》正式首发

会上,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小村》一书正式首发。《大国小村》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文胜等人著作完成,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研究方法和叙述方式为参照,将十八洞村的历史变迁置放在大国百年变局的新格局下,以国家宏观视域与村庄微观视角,文件材料与现实情况对照,理论分析与故事叙述并用,对十八洞村展开了全景式、立体化的描述。

据悉,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该村村民早已摆脱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随着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三农”工作的重心也历史性地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十八洞村的沧桑巨变,是当代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时代缩影。对于我国乡村振兴而言,具有样本意义。

“十八洞村最根本的变化是传统村落的社会发展变革。”陈文胜提到,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团队一行深入十八洞村,通过扎实严谨的社会实践调查,对驻村扶贫工作队、产业变迁与经济重构、村庄治理、苗寨文化、苗寨社会结构、苗寨环境等方面多维一体的分析,全方位刻画十八洞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历史缩影与现实样本,以此深刻反映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在要求与基本规律。

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莫艳表示,《大国小村》首次综合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多层面多角度提炼了十八洞村的成功之道,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标杆性通俗理论著作。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更多思路和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怀德对《大国小村》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说,“如何总结好湖南省精准扶贫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湖南乡村振兴,对我们省属高校而言既是责任也是担当。陈文胜教授带领团队撰写《大国小村》,总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是我们湖南师范大学的学者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成果。”

湖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宗林表示,《大国小村》一书的出版,就“三农”领域来看是很有意义的事,怎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扶贫产业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还有大量的艰苦工作要做,这本书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路。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省生产力学会会长武吉海认为,“《大国小村》对脱贫攻坚的总结梳理非常细致,叙述评价客观实在,展现出一定的学术价值,书中还有相关个案研究。因此这本书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第一,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人要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第二,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术价值和问题导向。第三,在三农工作上要注重个案研究,因为个案是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

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随后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在推介《大国小村》新书的同时,探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路。

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赵成新表示,《大国小村》一书具有非常高的学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基于详实的数据文献资料,认真总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实践创造和基本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成就和伟大精神,对十八洞村的重点短板和返贫风险进行了探讨,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长沙县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有志看来,《大国小村》一书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以大视野写小乡村,冷静的方式写热点问题,新维度写老社会。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黄昕从个人角度表达了读书感想,“我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实,资料收集详实,观点切合实际,没有空话套话,讲的都是十八洞村的实际情况,分寸把握非常好,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都非常高。”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衔接点在哪里?我觉得关键核心点还是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问题。”湖南省政协常委、省人民政府参事刘建武认为。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刘友金表示,“我曾经做过一个实践调查,发现凡是乡村振兴做得好的地方,都有发展比较好的集体经济,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一个或多个乡贤。相信这三个共同特点,对于我们怎样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能有所启示。”

湖南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福生提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这段时间的任务其实更艰巨,所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在产业可持续,优秀人才、治理体制现代化、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  

湖南省美丽乡村研究会会长、湖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邹冬生说,“《大国小村》中提出的精准扶贫经验,完全可以指引我们乡村振兴工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问题,还是在‘有效衔接’四个字上面,要有效衔接,就要在脱贫攻坚的已有基础上,借鉴有效的经验做法。乡村振兴要振出乡村与众不同的东西,那么土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三大要素非常关键,只有乡村真正实现转型升级,让好的生态环境形成新的产业业态,蝶变之下,乡村才能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