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读书汇报会第五期在里仁楼举行,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副院长陆福兴教授、瞿理铜副教授出席汇报会。
博士研究生李珺围绕张鸣教授的《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一书,从唯物史观视角下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价值观变迁历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乡村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置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整体视野中研究农民意识演变背后的逻辑,把握未来的变迁方向。
硕士生曹倩从《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一书中,分析了书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到两条主要路径。本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必须把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个基本观点是,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同时还学到了研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运用矛盾特殊性与联系多样性等去分析和研究问题。
硕士研究生易永喆围绕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整理了自己的部分疑问和想法,提出了三个问题:改造完传统农业就是现代农业了吗?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去向何方?中国农业的未来又是怎样?针对这三个问题她结合舒尔茨的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行展开探讨。
硕士研究生田珍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中关于教育公平的论述并以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为题进行了分享,分析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以及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这四方面的内容,并重点论述了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这方面内容。
硕士生朱烨围绕《农民的终结》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分享,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了孟德拉斯所说的农民的终结,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民为什么没有终结,最后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谈中国农民该何去何从。
在教师点评环节,老师们高度赞扬了大家的读书态度,对读书会已经越来越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范式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老师们指出在今后的读书过程中还需更加严谨,对于概念的界定要从党的文献出发,利用学科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严格训练自己的学术写作习惯,要脚踏实地做真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