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读书汇报会第四期在里仁楼举行,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副院长陆福兴教授、瞿理铜副教授出席汇报会。
博士研究生李珺总结并反思雷蒙·威廉斯在《乡村与城市》一书中对“消逝的农村经济”这一观点的批判,通过探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文化唯物主义的功能和局限,最后以“如何留住乡愁”为中心,思考《乡村与城市》对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启迪。
硕士研究生易永喆本次分享的书目是农村改革开拓者之一的杜润生先生的自述,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文献。易永喆对书中涉及关于农地制度变革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概括出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四个方面内容,即变革动力、变革战略、变革态度和变革格局,认为在我们当前乡村振兴问题的研究中,倾听土地和农民的声音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杜老“注重农村调查研究, 倾听农民呼声”的思想,站在农民的立场,感受历史的温度。
硕士研究生曹倩提炼了«摆脱贫困»以及«论道大国三农»两本书的核心观点,当今中国农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坚持“大农业观”,树立品牌意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时,正确激发小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硕士研究生田珍围绕《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下的乡村学校》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分享,分析了乡村学校中的乡土文化缺位、乡村学校培养的乡村人才异位的原因,进而在乡土文化缺位、乡村人才异位的情况下,对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思考。
硕士研究生朱烨围绕《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分享,分析了导致基层治理问题的原因,指出资源垄断性和为民服务的缺失性使基层政权组织异化为“地头蛇”、最后从利益整合入手:对制度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教师点评环节,老师们认为读书不是盲目的,不仅要学会提出质疑,更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自己,利用学科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要读进去,也要跳出来,既要读懂书中的主要内容,更要学会提炼核心观点,理解作者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