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读书汇报会第二期在里仁楼举行,湖南师大乡研院院长陈文胜教授、副院长陆福兴教授、瞿理铜副教授出席汇报会。
博士研究生李珺围绕《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权力的文化网络”与“国家政权内卷化”两大核心概念展开,分析其论证路径与结论;随后指出书的历史局限性,将眼光放在当代,看当代乡村文化背后的权力变迁,从而探讨研究可进一步延伸的空间。
硕士研究生田珍围绕《教育漫话》一书中的主题——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绅士,介绍了书的主要内容,对洛克的德育思想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从洛克的德育思想出发对当代家庭教育进行了探究,分享了她的思考。
硕士研究生曹倩针对《生育制度》一书中,作者对生育、婚姻、家庭以及亲属的分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出发,论述了种族延续对于人类个体生存的必要性;随后分析了生育制度应该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做出分析,并提出关于生育制度的几点思考。
硕士研究生朱烨围绕《新乡土中国》一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经典句子以及对乡村治理启迪四个部分展开,对“乡村治理”中的两委关系、群干关系、乡镇财政、招商引资等具体观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对乡村治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硕士研究生易永喆针对《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一书中土地开发权及人的城镇化两大问题展开分享,辩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转型过程中的土地问题,总结为“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同时她对书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做了系统归纳,概括为“追史溯源,综合比较”,书中的论述手法值得借鉴学习。
在教师点评环节,瞿理铜老师认为读书首先要“读进去”,然后“跳出来”,最后再回到书本。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方法很重要,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
陆福兴老师认为,读书要站在历史的逻辑下,同时综合自己的思考,对前人的观点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单独讨论教育或文化。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才能理清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
陈文胜在点评中认为,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能迷信本本,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大历史观,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下看待社会现象与社会制度,尤其是同一名词在不同历史场景、不同社会生产力背景下的不同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读书不能碎片化阅读,不能孤立静止片面地理解有关判断和概念,要建立一个“从哪里来、现在何处、将往哪去”的坐标分析框架,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审视文献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找到自己研究的突破方向。(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