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读书汇报会在里仁楼举行。陈文胜院长主持,陆福兴教授、瞿理铜副教授出席读书汇报会。
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珺从唯物史观中“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一维度对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一书进行解读,提出虽然中国的伦理本位与早熟文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现代化进程,但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亦得益于文化的早熟,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现代文明焕发新生。
2020级硕士研究生易永喆在《资本论》中领悟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她认为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揭露了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有其复杂的原因,纵使时代变化发展,马克思贫困理论依旧焕发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现实解释力。
2020级硕士研究生朱烨总结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三农思想,阐述了“重中之重”的“三农”发展地位、“高效农业、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三农”发展蓝图和“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三农”发展路径。
2020级硕士研究生田珍分享的书是陈文胜老师的新著《大国村庄的进路》,她表示通过阅读使她对中国乡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让她更加深入地思考要如何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因为从大国村庄的变迁中,展示了中国全面现代化的进路。
2020级硕士研究生曹倩读《黄河边的中国》,总结了作者在中原之行的调研方法,包括利用人情网络进入调查现场、采取观察与访谈的调查方式,并且要无时不刻处在观察的状态,选择调查地点时要采取“类”与典型相结合的方式,最后,调查者要同时保持“无知”与“有知”的两种状态。
在教师点评环节,瞿理铜老师认为读书首先要“读进去”,然后“跳出来”,最后再回到书本。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方法很重要,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
陆福兴老师认为,读书既可以学作者的思想,可以学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学作者的研究方法。他强调,大家一定要多读经典,现在每一次阅读就是为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充实自己的理论大厦。
陈文胜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阅读书籍的方式,他指出,认识和分析事物要做好三个判断,即主观判断、客观判断与价值判断。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不能“就事论事”,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理论。(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