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动力 向创新要活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深入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由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于11月12日—11月 14日在武冈市举行。来自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省委党校、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省委农办相关部门领导,武冈市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以及新华社、农民日报、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工作者,以对武冈市脱贫攻坚实践剖析为基础,就如何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2)

研讨会由武冈市政协主席王小波主持,邵阳市委常委、武冈市委书记侯文致辞,武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唐克俭介绍了武冈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武冈市委副书记曹红旗,武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健,武冈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邓印强、武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光宇,武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殷绪成参加了会议。基于武冈市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将武冈市作为典型案例,组建课题组对其精准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相关调研成果。课题组在研讨会上发布了调研报告《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贫困县武冈市的改革创新实践之路》,从“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取向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探索城乡同步发展新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构建全域乡村振兴新格局”三个方面对武冈市近年来进行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成效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与会代表结合武冈的改革创新实践,围绕研讨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陈文胜对研讨交流情况进行了总结。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3)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武冈市在探索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对武冈市近年来坚持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盘谋划,以发展的理念解决区域贫困问题、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以推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增进民生福祉,以组织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系列做法予以高度赞赏。代表们结合对武冈市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经验总结,就如何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整体联动、协调推进、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大家认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战略进程,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是实现稳定脱贫和高质量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阶段,必须充分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不同特性与互动关系,站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推进精准扶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使二者相辅相成,互补互助,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4)

研讨会期间,武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唐克俭陪同与会代表考察了湖南省帝立德科技有限公司、乡乡嘴食品公司、湖南家家康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温氏养鸡基地等产业发展典型,以及易地扶贫安置点、扶贫车间、乡村学校、安全饮水、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敬老院、村卫生室、村综合服务平台等,对武冈的脱贫攻坚与农业农村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

据悉,武冈市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级市,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乡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本社会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2014年全市贫困发生率达12.7%,C、D级危房有1.42万户,全市163所农村学校中有水泥操场的不足20所,乡村没有一处可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场所,全市18个乡镇(街道)只有1个街道设有政务服务大厅,99%的村没有独立的卫生室。近年来,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武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与乡村振兴,围绕武冈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5)

武冈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紧紧围绕扶贫“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立完善社保兜底制度,全面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加大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力度,使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的扶贫产业车间,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扶贫车间107家,在建45家,为贫困人口便利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规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帮助13948户农户解决了基本安全住房,住房保障达到100%;大力实施健康扶贫的“筑网”“强网”“托网”工程,较好地保障了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财政优先投入乡村教育,完成了163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近5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83万人次,实现全市适龄儿童无辍学、失学,努力办好职业教育与培训,近5年共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22427人次;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使公办养老床位达到1200余张,民办养老床位2000余张;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全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发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中坚作用,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了全市301个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派驻工作全覆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全覆盖,从而较好实现了贫困群众吃穿有靠、就业有厂、安居有房、疾病有医、读书有教、年老有养、饮水有源。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6)

武冈市坚持城乡同步发展,在巩固强化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城乡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目前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并对60个村进行了提质升级改造,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实现行政村4G信号全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集中转运处理率96%以上,299个行政村(居)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37个、提质改造100个;创造性推进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融合,优先将易地搬迁扶贫点选在村镇商业活动中心区域,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突出抓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引进一批投资上10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项目,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逆势增长,实现利润30345万元、利税4086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3%和20.6%,推动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卤菜食品产业吸纳10万人就业,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旅游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51%;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一站式”服务,以每个乡镇2000万元左右投资规模新建了7个乡镇街道经济发展综合功能平台,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18个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建设,构建起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与服务平台,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城乡同步全面小康的新路子。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7)

武冈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一村一产业”扶持基金,打造“一乡一商会”,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成500多个产业基地,2018年实现特色产业总产值35.6亿元,已培育电子商务企业62家,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163个,仅2019年1-10月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52亿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村一龙头项目”,培育扶贫龙头101个,带动贫困户增收2518万元;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财政用于10大民生项目支出占到总支出的76.08%,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改革,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着力保护农民权利,完善城乡现代治理体系,产业扶贫中采取直接帮扶、股份合作、委托帮扶等模式发展产业,实现67503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增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好村级“领头雁”,提升乡村自治质量,建立村干部的责任清单、权利清单、服务清单、负面清单“四张清单”,全市制定村规民约315个,成立村级红白喜事理事会315个,提升了农村社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使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的协调推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讨会在武冈举行(图8)

时至今日,武冈走出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的实践之路。2018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摘帽。截止目前,全市8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9664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7%,群众认可度超过98%,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30元,比2014年增长59.69%,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武冈的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