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报告2012》出版(图1)

 

《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报告2012》

目    录

 

 

总报告

湖南省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001

  县域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进 ………………………………………………001

  湖南县域的发展态势 ……………………………………………………………004

  湖南县域的发展特征 ……………………………………………………………022

  湖南县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030

  湖南县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035

 

分报告

长沙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043

宁乡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069

衡阳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093

攸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113

醴陵市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131

岳阳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153

 

专题报告

长沙县县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78

衡阳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188

攸县城乡环境同治调研报告 ………………………………………………………………193

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205

岳阳县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212

宁乡县夏铎铺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26

 

后记 …………………………………………………………………………………………234

 

前言

 

科学发展,县为基础;社会和谐,县为根本。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加快县域发展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

湖南县域面积大,承载人口多,成为当前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区域。与此同时,县域正成为劳动就业和创业的主要载体,是“四化两型”建设的主战场。首先,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在县域。县域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直接推动力量,是湖南进入工业化中期后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的可靠支撑。其次,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在县域。县域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的纽带,是承接大城市的辐射与带动、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依托。再次,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在县域。农业现代化最大的任务,就是推进县域农业的现代化。同时,信息化的重点难点都在县域。县域信息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切入点。最后,“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县域。当前湖南农村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以“两型”引领广大县域的发展,加快县域“两型社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以服务于湖南的县域发展为己任,于2010年向省委呈交了《将县域发展作为推进“四化两型”的主战场》的研究报告,得到了省委书记周强的高度重视并亲笔批示,要求认真组织研究,为省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落实周强书记的指示精神,推进湖南县域的科学发展,加快县域“四化两型”的进程,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与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发展银行、省农业银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乡镇企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建立“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基地”的通知》,确定在长沙县、岳阳县、宁乡县、衡阳县、醴陵市和攸县等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建立了“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县”)。随后与“基地县”逐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于2012315在长沙举行了“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基地授牌仪式”,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会成员、省直相关部门领导、相关地市和县市领导参加了会议,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黄建国为研究基地县市授牌并做重要讲话,要求省农村发展研究院要当好县域发展的决策助手、县域发展的实践推手和县域研究的创新能手,不断提高服务县域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为此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

一是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充分发挥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作为农村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创新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为各“基地县”党委、政府的县域科学发展决策服务,为“基地县”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服务,为全省树立县域发展典型,提供县域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是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基地县”为研究平台,对湖南的县域发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为“基地县”提供决策咨询、人才培训、宣传策划等多方面、多形式的服务,力争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为“基地县”的县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对其实践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与此同时,创新县域发展理论,为实现基地县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贡献智慧。

三是有明确的研究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推进“四化两型”的要求,认真总结国内外县域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调查分析“基地县”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状,以加强县域民生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战略着眼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中,针对基地县县域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用全新的视野审视基地县的资源禀赋、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探讨解决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对接、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对接、农村资源要素与城市资源要素对接、小农经济与大市场对接、农地制度创新与产业化对接、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对接、生产与加工对接、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对接等八大难题,促进县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县域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县域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共同繁荣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

四是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实践中,各地都想科学发展,也都说自己是科学发展,但现实却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是缺少一套县域科学发展新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规制,科学指标的约束,使人们的理念与行为摆脱传统路径,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因此,研究建立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文化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以及公众满意度等。发展水平主要反映县域的发展程度,包括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人均发展水平、民主水平、生态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发展活力主要反映一个县的发展能力,包括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风气良好、教育水平较高、环境舒适等;发展潜力主要反映一个县的发展后劲,包括外资、科技建设、政治状况良好、文化教育水平、生态良好等。指标体系的选择,重点是从县域科学发展着眼,力求转变过去以GDP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和观念,为县域科学发展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

五是有明确的研究方法。(1)经验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以经验为研究基础,重视第一手资料,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基地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2)实地考察与访谈调查方法。与“基地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进行调查访谈。每年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基地县”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组织专家在“基地县”进行县情调研,举办相关内容的报告会或讲座,注意收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与建议。(3)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基地县提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信息和文字材料以及研究人员主动收集的信息,查阅涉及“基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大量统计资料,并运用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从中分析一些具有趋势性的变化。(4)案例分析方法。对基地县典型乡镇、村和社区进行深入调研访谈,注重运用案例分析法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为研究的整体展开提供实证支撑。

为了对“基地县”以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视野进行深入研究,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别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等三农研究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这些国内享有盛誉的三农研究团队对“基地县”进行合作研究。经过对“基地县”进行历时一年的广泛调研、资料收集,在总结“基地县”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湖南县域发展所遇到的新形势与新问题,进而探索湖南县域发展的新趋势,形成了《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报告2012》一书。

 

后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湖南县域发展研究报告(2012)》终于在2013年元月付梓出版了!

本书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作为组织单位,并列入“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学术文库”予以全额资助。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陈文胜研究员作为本书的主持人,负责全书的统筹、组织、策划和统稿、定稿工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文强,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陆福兴、廖星臣,长沙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祚祥,共同作为本书的核心研究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以周立教授为主持人的团队、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以李远行教授为主持人的团队、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贺雪峰教授为主持人的团队、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以熊万胜教授为主持人的团队,通过协议合作的方式分别对具体的“基地县”与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共同研究。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总报告以“基地县”为县域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全省县域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对县域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进的探讨,分析了湖南县域的发展态势,阐述了湖南县域的发展特征,研究了湖南县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湖南县域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报告是通过对各“基地县”的广泛调研而形成的,既有基地县的成就展示、经验总结、问题探讨、原因分析,以及“基地县”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也结合了全省发展现状,借鉴了全国县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对各县域当前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等进行评述,从县域科学发展着眼,力求转变过去以GDP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和观念,为县域科学发展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以此形成“基地县”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是对基地县市发展比较有特色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的研究,也是各基地县县域发展的亮点展示。

总报告在陈文胜研究员主持下,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团队集体研究形成,在研究思路和提纲确定后,具体由陈文胜、陆福兴共同完成;分报告和专题报告是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签约的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成果。其中:

《长沙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主持,董玄、郭风林、刘春林、陈室霖、潘素梅执笔;刘祚祥、陆福兴、廖星臣和刘祚祥修订。《长沙县县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董玄、郭凤林、刘春林、陈室霖、潘素梅执笔,陆福兴、廖星臣修订。参与长沙县调研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周立、郭凤林、董玄、潘素梅、董小瑜、李行天、刘春林、陈室霖、王京权,以及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陈文胜、王文强、陆福兴、胡竞扬、何冰等研究人员。

《宁乡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由中央财经大学李远行教授、王存同副教授、王修晓讲师共同起草初稿,陆福兴、廖星臣、刘祚祥修订。《宁乡县夏铎铺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廖星臣起草,陆福兴、廖星臣修订。参与宁乡县调研的有中央财经大学李远行、吴琼、韦杏霖、边梦迪、郭伟莹、刘文亮,以及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陈文胜、廖星臣、胡竞扬、韩香春等研究人员。

《衡阳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廖星臣执笔完成初稿,陆福兴修订。《衡阳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调研报告》由廖星臣执笔完成初稿,陆福兴修订。参与衡阳县调研的有华中科技大学李祖佩、龚为纲、谭林丽、孙新华、余练、李元珍、陈义媛、余彪、龚春霞、刘锐、梁哲浩、阳云云,以及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韩香春、何冰等研究人员。

《攸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廖星臣完成初稿,陆福兴修订。《攸县城乡环境同治调研报告》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李健娜、李巧云完成初稿,陆福兴、廖星臣修订。参与攸县调研的有王文强、廖星臣、欧阳兰、李健娜等研究人员。

《醴陵市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廖星臣完成初稿,陆福兴修订:《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由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李健娜完成初稿,陆福兴、廖星臣修订;参与醴陵市调研的有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陈文胜、陆福兴、廖星臣、陈明飞等研究人员。

《岳阳县县域发展2012年研究报告》由华东理工大学郭圣莉老师、刘永亮、王丹和王小晖参与,刘永亮执笔,陆福兴、廖星臣修订。《岳阳县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由华东理工大学刘永亮撰写初稿,陆福兴、廖星臣修订。参与调研的有华东理工大学郭圣莉、刘永亮、王丹、王小晖,以及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胡竞扬等研究人员。

本书的付梓出版,凝聚了众多的关怀和支持:首先要感谢全省各职能部门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关县域的数据资料,使本书内容能够有理有据;要感谢各“基地县”的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为本报告的调研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热情的接待,使本书的报告客观真实;要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领导的鼎力支持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使本书能够按时出版并且保证了质量。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历经一年多的研究,由于各县市发展日新月异,书中所展示的发展情况必然已经发生诸多变化;特别是本书引用了大量数据,我们经过了多次核对仍难免有误;其中未注明出处的案例、数据均引自该县市区当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政府门户网站所发布的资讯,在此作特别说明并表达歉意!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陈文胜

2013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