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 李友志
县域强,国家富。县域经济作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的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县域经济,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关系到我国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来部署,特别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明确号召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高度重视。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迫切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湖南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湖南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湖南有120多个县市区,县域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以上,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80%以上。近几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化三基等重大战略的推进,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各县市区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指导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以长沙、浏阳、望城、宁乡等县市为代表的县域经济的崛起,充分展示了湖南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湖南是个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仍比较多。事实上,湖南城市经济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大,明显的差距就在县域经济。2007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04.2元,而浙江却达到了8265.2元,湖南县域经济与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比较,大约落后了15~20年。实施县域经济的赶超和突破战略,是湖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部率先崛起的关键,是湖南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巨任务的有效途径。
湖南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扩散,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用新的眼光,站在战略高度,不断加深对推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借鉴县域经济发达省区的经验,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增长、财政和城乡居民增收,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县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调控机制,在机构设置、政策制定方面大胆创新改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科教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推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环境改善与治理,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体系, 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既需要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也需要比较借鉴其他地区的思路与举措。编辑《湖南省2008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收集整理全省以及有关市州、县市区2008年的经济发展工作报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湖南近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展示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决策思路,有利于各级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当前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全貌,发掘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握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特征和规律,为各地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提供经验借鉴,为书写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推动湖南新农村建设进程,推进湖南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我相信,《湖南省2008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湖南省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为序。
目 录
一、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1.中共湖南省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张春贤
2.湖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周 强
二、市州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1.中共湘潭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彭宪法
2.湘潭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余爱国
3.岳阳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黄兰香
4.中共郴州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葛洪元
5.郴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戴道晋
6.中共娄底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蔡力峰
7.娄底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林武
8.中共怀化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刘莲玉
9.怀化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李亿龙
10.中共张家界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胡伯俊
11.张家界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赵小明
12.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徐克勤
三、县市区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1.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张迎春
2.中共长沙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杨光荣
3.长沙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杨懿文
4.望城县委、县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报告 黄佳惠
5.中共茶陵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余明刚
6.茶陵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蒋湘晖
7.中共醴陵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谢清纯
8.中共湘潭市岳塘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陈小山
9.中共湘潭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陈忠红
10.中共衡阳市石鼓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邓柯
11.祁东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曾祥月
12.中共益阳市赫山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孙达良
13.中共益阳市资阳区委2008年经济工作报告 周振宇
14.石门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杨琦明
15.中共岳阳市君山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赵岳平
16.中共岳阳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童康宁
17.中共华容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向伟雄
18.华容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汪 涛
19.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李放文
20.中共郴州市北湖区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雷晓达
21.郴州市北湖区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周迎春
22.中共郴州市苏仙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肖地楚
23.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陈湘安
24.中共资兴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李评
25.资兴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方南玲
26.桂阳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袁卫祥
27.中共永兴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陈方敏
28.永兴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谢光辉
29.嘉禾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陈荣伟
30.中共临武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谢元安
31.临武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范儒平
32.中共汝城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曹修松
33.汝城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廖桂生
34.中共安仁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邓党雄
35.安仁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徐本华
36.中共涟源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余明庭
37.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魏湘江
38.中共永州市零陵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高建华
39.中共道县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易光明
40.道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唐湘林
41.中共蓝山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许洋名
42.蓝山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严兴德
43.中共溆浦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周辉
44.新晃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黄雪鸿
45.中共洪江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刘克立
46.洪江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丁友平
47.靖州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黄瑜
48.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陈红日
49.中共吉首市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彭武长
50.吉首市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宋清宏
51.中共泸溪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董清云
52.凤凰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张永中
53.中共古丈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吴凌频
54.古丈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高文化
55.中共花垣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宛庆丰
56.中共保靖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龙靖波
57.保靖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罗亚阳
58.中共龙山县委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曹世凯
59.龙山县人民政府2008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张才金
四、调研报告
1.湖南县域经济竞争力调查报告 张友良
后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