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农村现实反映农民心声

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阅评员

    由湖南省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三农系列通俗读物《中国乡村发现》自去年1 O月出版以来,以鲜明的乡土气息和现实的全景写真,融理论性与现实性于一体,受到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喜爱。

    代表性。《中国乡村发现》作者队伍中,既有决策者和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农村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围绕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着力打造一个“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看就看"舞台,以凝聚中国三农研究和实践的乡土力量,发掘新农村建设的乡土资源,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心声。

    现实性。《中国乡村发现》立足三农第一线,注重实证调查研究,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反映农村现状的“第一手材料”。如“乡村故事"和“一线纪实"里的《粮贩子的故事》、《农民为谁修路》等,主要是讲述和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与案例;“星村纵揽”里的《南街村的辩证法》、《仁山村的新农村实验》等,主要是介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具体经验和做法;“县乡连线”里的《乡镇改革不宜推行党政合一》、《乡镇主要领导在干啥》等,主要是由县乡村干部就农村出现的具体问题所做的政策思考;“调查报告”里的《农村外出打工妹遭遇侵害调查》、《农村留守老人亟待关注》等,主要就农村各方面的现状做实地调查与理论思考;“海外窗口’’里的《从牛圈里走出来的印度新乡村》等,主要介绍国外乡村治理的相关情况与经验;“想说就说”、“特别关注”里的《谁让我们的耕地荒芜了1 5年》、《一个普通乡镇干部看乡镇改革》等,是为直接反映农民和基层的心声、为农民和基层排忧解难的“焦点访谈”。在注重“田野”调查的同时并不排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设置的“深度观察”和“一家之言”栏目,就是由相关专家学者就某一问题从理论上予以解读分析,并提出关乎农村未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引起读者思考。此外,文章的乡土风味很浓,尽量体现语言体系的乡土化、通俗化,雅俗共赏、内容朴实、文风清新,实现了理论性与可读性的高度统一。

    建设性。《中国乡村发现》刊登的文章,大都直面当前农村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如《如何厘清土地30年承包不变政策内涵》、《如何处理部分农民税费尾欠》等等,都是农村工作者在基层常常被问及而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文件、会议以及报刊文章关注不够的问题,而《中国乡村发现》站在客观、理性、负责的立场从正面予以提出,并进行了严肃探讨。《中国乡村发现》不仅突出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发现,而且更多地注重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一个国情差异性非常大的国家,需要面对现实的对策研究,尤其是针对农村具体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中国乡村发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为决策者提供建议,一方面关注农民的养老、就医、科技、文化、治安等社会焦点,不断挖掘和敏锐发现农村社会的新问题,对农村存在的问题毫不遮掩地进行披露;另一方面,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的高度,通过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政策措施,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目的。 

中国乡村发现获省委宣传部理论阅评好评(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