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外媒:中国进入脱贫后期 须改进低保制度

[ 作者:参考消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31 录入:吴玲香 ]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5月26日刊发文章《中国能在2020年前消除贫困吗》,作者为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研究助理弗朗西丝卡·邱。文章称,中国已经进入了脱贫的后期和关键期,继续脱贫攻坚必须改革社会救助制度,因为完全按照收入划定贫困线并由此来衡量贫困是不够的,政府必须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措施。

文章称,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到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减少贫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中国政府致力于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承诺从2016年开始每年让至少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根据中国官方的贫困线,即年收入2300元人民币,农村贫困人口从1995年的5.55亿降至2015年的5600万。2016年有1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原定的年度目标。

文章称,虽然农村贫困人口缩减,但中国仍面临较小却更严重的贫困问题。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依靠经济增长来推动收入增长。但仍有一些人因为健康原因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仍处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脱贫的后期、也是关键时期,必须改革其社会救助制度。

中国对贫困人口的主要社会救助方式是低保制度,这个最低生活保障计划以低于一定收入的贫困家庭为目标,给予有资格的贫困家庭补贴。虽然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项目,但项目落实仍由地方负责,即资格门槛和低保户的选择全都由地方政府决定。

文章称,从2011年至2015年,接受低保的人口有所减少。可是,世界银行在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7年至2009年,在年收入低于地方低保线的农村人口中有大约90%没有获得低保。这符合北京师范大学两名学者对5个省份进行的一项调查的结果。调查发现,2010年,超过80%的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没有获得低保。

文章称,这些研究结果凸显了低保制度的一个严重问题。低保户的选择经常很随意,而且一般委托给村委会,缺乏一贯的选择标准。

文章认为,这表明完全按照收入划定贫困线并由此来衡量贫困是不够的,缺乏系统的方式来确定低保户,还缺乏对低保户的长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持续的极端经济困难。

文章说,扶贫措施和低保制度一样,最终只是应急机制。中国在改革现有低保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地方的监管,抛弃过分简单地用数字衡量减贫成果的做法。政府必须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措施。据报道,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对有健康问题的贫困人口这样做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参考消息网2017-5-2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