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发力节水灌溉 提速现代农业

[ 作者:中国农科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14 录入:吴玲香 ]

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我们农田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3,比很多发达国家低了0.2个点。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首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本身的需要。实践中,各类节水技术的结合,以及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的互通,对于实施农业节水、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用水,农业是大头,节水,农业最有潜力。”

观察:节水农业省钱省力又省心

人的命脉在于田,田的命脉在于水。尽管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63%降到目前的55%,农业仍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最具节水潜力的行业。目前,越来越多的先进节水设备和农业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农业领域,粮食产量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以水兴农保丰收,农业领域的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节水技术改变种植旧模式

“使用滴灌技术后,我的种植模式有了变化。”近日,山东寿光台头镇前赵埠村胡萝卜种植大户徐本文说,过去,种胡萝卜用的都是大水漫灌,流转的105亩地要雇十几个人打理,每年光雇工费就花掉一半的利润。用了滴灌后,夫妻两人就够了,亩产增加了二成。

“滴灌还能改善作物品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说,过去用大水漫灌,一般好长时间才浇一次水。久旱的果蔬一旦有了水就会“暴饮暴食”,极易发生裂口。用了滴灌,供应的养分和水分都比较均匀,蔬果不容易裂。

近年来,一种水肥一体化的节水技术开始兴起。2015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水溶肥企业金正大公司联合进行了水肥一体化的示范推广,共在15个县的14种作物上实施17项试验示范。该中心高级农艺师吴勇向笔者展示了其中一项试验的报告单:内蒙古喀喇沁旗年均降水量仅有350毫米至500毫米,当地兴隆庄村的玉米应用该技术后,株高增加2.2厘米,穗粒数增加73个,百粒重增加12.1克,亩均增产达三成。

“目前,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超过4亿亩。”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表示,推进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要做好试验示范,注重产品研发,优化推广机制,要摸清主要作物需水需肥规律,搞好不同水溶肥料的筛选对比,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作用,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水肥一体化示范建设。

节水品种拧紧麦田水龙头

如何在不减少种植面积的情况下节约灌溉?开发节水型品种成为一种选择。河北省在水漏斗区实施了小麦高产节水示范项目。“节水小麦就是好!收入多了,投入反而少了”,河北省深州市前营村村民曹建斌说,普通品种一季要浇三四次水,节水小麦只要浇一次,一亩地能节省110多元,再加上增产的收益,总收入能明显增加。

品种节水的另一种方式是替换品种。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我们此前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农民种马铃薯比小麦省水还省劲。”农业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处长丁斌告诉笔者。

推介:高效灌溉设备助力农业节水

我国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下、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开展科学灌水、节水灌溉刻不容缓。

节水灌溉是指达到部颁节水规范标准的灌溉方式,高于此标准的节水灌溉方式,称为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主要是通过首部水泵提水加压,管道输水,然后利用喷头、微喷头、滴头等灌水器,对田间进行灌溉。根据灌水器灌溉方式不同和地表是否产生径流,高效节水灌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喷灌,包括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和移动式喷灌;另一类是微灌,包括微喷、滴灌、涌泉流(小管出流)。

喷灌技术及设备可节水30%~50%

喷灌技术是利用水泵把水经管道压送到喷头后喷洒灌溉,优点在于省工省水,其灌溉效率为50%~75%。近几年,北京市喷灌面积以每年0.93万~1万公顷持续增加,顺义、房山、通州、密云等区已采取小麦喷灌施肥技术,实现了作物增产和灌溉节水。我国现有的喷灌系统按其组成部分可移动的程度,大体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30%~50%。

■固定式喷灌设备

固定式喷灌设备除喷头外,其余设施均固定不动,干、支管道常埋于土层内,喷头可作圆形或扇形旋转喷水。其使用、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占地少,但所需管道等设备多,建设工程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该设备适用于灌水次数频繁、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茶、果树等作物区,以及城市园林、花卉、草地的灌溉。

■半固定式喷灌设备

半固定式喷灌设备是指动力机、水泵和干管固定不动而支管、喷头可移动的喷灌系统。因减少了支管用量及地下管道铺设费用,其用材及投资均低于固定式喷灌,但移动支管需要机械或较多人力,且支管、喷头易损,管理难度较大,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大田作物种植区。

■移动式喷灌设备

移动式喷灌设备的全部系统都可移动使用,设备利用率高,可实现自动控制,管理简单,灌溉均匀,节省大量劳动力,但设备价格普遍较高。目前,我国的移动式喷灌设备主要包括时针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等大型喷灌机和卷盘式喷灌机等小型喷灌机,适用于地面平整的大规模农田。

微灌技术是农业节水的方向

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与传统的全面积湿润的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微灌只以较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因此,又称为局部灌溉技术,其节水节能效果最为突出。

■滴灌设备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主要应用于宽行、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如:果树、棉花、土豆、蔬菜、苗圃、温室作物等。滴灌设备主要包括管上滴头、滴灌带、滴灌管,可选配过滤装置和施肥装置以实现水肥一体化。与喷灌相比,滴灌更省水,灌溉效率更高,可达到75%~90%,且省工、少占耕地和少受地形限制,方便同时施肥,但存在滴头易堵塞、维护保养费用高(滴灌带2~3年需更换)等问题。

■微喷灌设备

微喷灌利用低压水泵和管道系统输水,在低压水的作用下,通过特别设计的微型雾化喷头,把水喷射到空中,并散成细小雾滴,洒在作物枝叶上或树冠下地面的一种灌水方式,简称为微喷,主要应用于设施蔬果灌溉、果园育苗、果树灌溉、园林草坪、庭院绿化、花卉种植等。微喷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控制中心、管网系统和微喷头,其中控制中心位于微喷系统的首部,所以也称首部枢纽,主要包括水泵、动力机、过滤器、化肥罐、阀门、压力表、水表等设备;管网系统为输水管道和配水管道的总称,一般分为干管、支管、毛管和连接管等;微喷头负责把压力水喷洒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是整个微喷灌系统的关键设备。微喷管道无需拆除安装,节约人工,比地面灌溉、喷灌节水40%~60%。

■小管出流设备

小管出流是一种适合果树林木灌溉的新型节水灌溉方式,是一种在PE(聚乙烯)支管上用打孔器打孔安装紊流器以后,在紊流器另一端安装一截紊流器毛管,从而使水分直达作物根部的节水灌溉方式。其系统组成包括:动力机械,从水源提取水进入主管网;首部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施肥系统、过滤系统;主管网,输水主管,一般由PE管材和PE管件组成;灌水器,由紊流器及毛管组成。由于小管出流设备的流道直径比滴灌的流道或孔口的直径大得多,且采用大流量出流,不存在滴灌系统易堵塞的难题,同时小管出流灌溉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只湿润渗水沟两侧作物根系活动层的部分土壤,水利用率高,据北京海淀区试验,可比地面灌溉节约用水60%以上。(本报综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科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