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宋福如: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 作者:宋福如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06 录入:王惠敏 ]

2013年,“医养结合”概念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央政府已经为医养结合提供了相关的政策保障。但是基层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则面临着诸多困难。全国人大代表宋福如认为,怎样实现农村医养结合,政府、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又扮演者怎样的角色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展开探索。在今年两会上,宋福如也带来了推进建设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议案。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同时,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数已达4023万。我国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广大农村,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尤其是高龄和失能农村老人身体状况更差。宋福如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他们既需要“养”,更需要“医”,这部分人的养老已经成为非常棘手的难题,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或机构的医养结合能力远远滞后于当前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形势更为严峻,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基层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受条件制约,承担不了护理职能,现在农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专业医生不足,医疗水平有限,当老人突发急症时,常常由于身边没有专业医生进行及时救治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尽管“医养结合”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当中非常重要的思路,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保障制度、医疗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在目前都还存在种种不足。

宋福如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推进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难题。

宋福如认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众多,支付能力较低,居住比较分散,在农村推行医养结和养老服务业,需要投入的人、财、物力等比例较大,其任务比较重,难度也大,这就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因此,医养结合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更难开展。

此外,社会对农村医养结合关注度低,农村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匮乏,也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宋福如解释说,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够,或规范性不强,或宣传不到位,或政策不到位,或引导不到位,导致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力量对农村医养结合投入比较少。目前,农村社区只建有乡村医务室,但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康复和保健服务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配备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器材,以及健康管理、康复等专业人才。

宋福如认为,农村医养结合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面对我国地区差异显著的现实,切勿搞一刀切,应鼓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整合有限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在议案中,宋福如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一)强化政府责任追究制,落实“兜底式”养老服务保障政策。地方政府应将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责任,限期完成,跟踪督查,到期考核,奖优罚劣,并将其工作业绩与理政能力评价、职务任免条件挂钩,以确保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此外,还需要提升农村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供养标准,重点关注经济困难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资金倾斜,确保农村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首先,大力发展民办公助的社会公益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其次,鼓励村级组织开展社会养老服务,试点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为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顾服务,同时开展面向健康老人的精神文化服务。再次,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定期将老年人常用药送到养老服务机构。最后,乡镇卫生室可与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进行上门服务,帮助老人做好预防保健干预及日常诊疗服务。

(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区医疗设备。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人,提升农村社区机构和设施的服务能力,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同时以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为主,加强社区医疗康复服务全程监管和营养饮食监督。同时,建议国家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专项

(四)立足农村实际,坚持走低价养老的发展路子。由于农村老人的收入低,很多都是靠低保维持生活,因此农村中的医养结合养老院要立足公益,不以盈利为目的。在维持乡镇养老院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以尽可能低的养老服务费用,争取更多的农村老人入住养老院,扩大医养结合的服务范围。

(五)加强农村地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政府负责为农村中年妇女和低龄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和经济补贴,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经过培训的留守妇女可以照顾农村社区中的老人,为老人提供护理、养老、康复等方面的培训。

(六)打造护、康、养的综合性农村服务社区。基层政府与社会力量应大力支持农村综合服务社区的建设,支持社工去农村发展,建立专门服务老人的社工服务工作站,利用社工的专业优势为老人提供养老、心灵慰藉的服务。此外,乡村卫生所也可纳入到农村综合社区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本地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的服务。

(七)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应支持基金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医养结合的建设中去,鼓励社会组织去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服务农村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医养结合的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多种力量参与的形式,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持续发展。(记者 王雪铭)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