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2016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 作者:中国乡村之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30 录入:吴玲香 ]

原题:(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十三五”末,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全面小康最直观的短板。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差距何在?短板如何补齐?今年夏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集多路记者,历时两个月,深入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湖南、贵州等12个省、区,进行实地采访、问卷调查,企图寻访答案。

本次调查选取民生关切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教育条件、医疗服务、养老保障等六个分主题。调查针对基层农民和农村干部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其中农民问卷359份,农村基层干部问卷56份。通过实地的调查、采访和分析,深入了解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当前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建议。

一、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

2016年5月——2016年7月调查地点: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湖南、贵州等12个省区、24个县(市)、50多个村屯。(见表1.1)调查对象:农民、农村基层干部调查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调查》项目小组

表1.1

农村公共服务调研点情况
省(自治区) 县(市) 乡(镇) 村(屯)
黑龙江省 明水县 兴仁镇 石人村
树人乡 对面城村
崇德镇 合盛村
蓬勃村
青冈县 昌盛乡 群力村
宏伟村
吉林省 和龙市 东城镇 光东村
西城镇 金达莱村
龙城镇 土山子村
龙井市 东盛涌镇 仁化村
智新镇 光新村
河北省 馆陶县 南徐村乡 南徐村
徐村
河套村
肥乡县 肥乡镇 前屯村
毛演堡乡 后屯村
河南省 封丘县 陈固镇 东仲宫村
留光镇 青堆村
鲁岗镇 前岗村
新乡县 七里营镇 八柳树村
山西省 阳曲县 东黄水镇 吉家岗村
西殿村
静乐县 段家寨乡 小集体村
五家庄村
狼儿沟村
陕西省 户县 余下镇 沈家营村
草堂镇 水堡村
武功县 南仁乡 弓家村
兴城村
宁夏自治区 西吉县 将台乡 明荣村
吉强镇 袁河村
彭阳县 白阳镇 南山村
甘肃省 静宁县 城川乡 高湾村
会宁县 丁家沟乡 马岔村
江苏省 泗阳县 卢集镇 郝桥村
张家圩镇 树强村
来安街道 同兴村
徐州市(铜山区) 汉王镇 西紫村
伊庄镇 倪园村
安徽省 来安县 杨郢乡 高郢村
施官镇 西武村
固镇县 任桥镇 桥东村
连城镇 浍南村
湖南省 溆浦县 低庄镇 低庄村
牌子田村
观音阁镇 浆池湾村
长沙县 开慧镇 锡福村
葛家山村
福临镇 福临铺社区
泉塘街道 泉塘社区
贵州省 惠水县 好花红镇 好花红村
白鸟河镇
涟江街道 牌楼村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从性别上看,受访农民男性占到61%,女性占到39%。从年龄上看,受访者平均年龄49.8岁。年龄分布比较平均,其中30-40岁占到18%,40-50岁占到22%;50-60岁和60-70岁各占20%。受访农村干部中,男性占82%,年龄集中在40-50岁之间。(见图2.1和2.2)

图2.1受访农民性别比例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2.2受访农民的年龄分布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从受教育程度看,受访农民的文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接受初中教育的最多,占42%;其次是高中或者中专,达到26%;小学学历占19%。受访农村干部超过七成是高中或者大专以上学历。(见图2.3)

图2.3受访农民的教育程度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从身体状况看,受访者的健康状况与年龄关系密切。有60%的受访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有14%认为自己身体不太好。(见图2.4)

图2.4受访农民的身体状况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二)受访者的职业收入情况

受访对象的职业分布以务农为主。有49%的受访者从事农业生产,26%是兼业农民,农忙务工,农闲打工(见图2.5)。从收入平均值看,受访者的平均年收入达到43252元。具体来看,在本地从事非农工作的人群收入最高,但标准差也最大,说明本地务工人群的收入差距比较大。本地务农者收入其次,标准差比较小,表明这一人群收入不高,但是彼此之间收入差距不大(见图2.6) 。

图2.5受访农民职业分布情况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2.6受访农民平均收入分析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三 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湖南、贵州等12个省区、24县(市)、43个乡镇、52个村屯进行的实地调查,分别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教育条件、医疗服务、养老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全面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

1、农村交通网络物流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98.95%的乡镇和93.32%的建制村通了客运班车,绝大部分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乘坐客运班车。调查中,有80%的受访村民表示出门进城很方便(见图3.1),有61%的受访者表示村里修了水泥路或者柏油路(见图3.2)。

图3.1您觉得村里人出门进城方便吗?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2 您所在村庄的路面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尽管大部分村通了公共汽车,但是只有一半受访者会选择搭乘公共汽车进城办事(见图3.3),主要原因是公共汽车线路太少,数量太少。只有56%的受访农民表示,村里每天有三趟以上的公交车;有20%的受访村民表示,村里没有公交车。(见图3.4)

图3.3 您或您的家人如果进城办事,一般会选择: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4 村里的公共汽车一天有几趟: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农村地域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交通发展与农村居民安全便捷经济的出行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运输服务水平和能力仍显不足。

建议一方面借鉴滴滴模式,发展农村“滴滴服务”,增强运力,准许微型客车参与营运;另一方面,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逐步构建覆盖农村所有集镇、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的客运网络;同时,推行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补贴,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2、电子商务初具规模,物流成为最大瓶颈

要想富,多修路。无论是农村公路,还是信息高速路。目前,我国大约有5万个行政村仍未通宽带。这些村基本上是位置相对偏远、经济比较落后、居民消费能力较低的地区。

通了宽带的村庄,仍有一半左右的受访者平时不上网。调查显示,手机是农民上网的主要工具,受访者中有67%表示用手机上网。(见图3.5)

图3.5 您平时通过哪种方式上网?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状况,是农民是否上网的决定性因素。不上网的受访者中,有67%是因为不懂网络知识,有16%是因为宽带费用太高,有10%的受访者是因为没通宽带或者宽带不稳定(见图 3.6)。

随着光纤入户改造的推进,到2017年底,4G网络将全面覆盖乡村,80%以上的行政村将实现“光纤进村”,届时网络掉线、网速慢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图3.6 您不上网的原因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互联网正在向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蔓延。农业部提出,用三年时间教会农民用手机上网,这一目标正在实现。调查中,有75%的村干部表示,村里或者乡镇有关于使用互联网的培训(见图3.7)。

有一半的受访村干部表示,互联网已经应用于电子村务、便民服务和电子农务等方面。有72%的受访村干部表示,村里有村民开网店卖农产品(见图3.8)。

图3.7 村里或者乡镇是否组织过如何使用互联网的培训?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8 村里是否有村民利用互联网创业,比如开网店卖农产品?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网上购物,对农村居民来说,并非“鼠标一点”那么轻松。物流是最大瓶颈。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是村民们实现网上购物的主要场所。调查中,有67%的受访者身边没有电商服务站(见图3.9)。只有一成多的受访村民表示,可以在村快递点或者邮局收寄信件包裹;而更多的村民要到乡镇或者更远的县城取快递,这是农村居民网上购物必须面对的无奈(见图3.10)。

图3.9 您的村庄里是否有京东、淘宝代购店或者服务站?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10 您邮寄信件或者包裹主要通过: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记者调查发现,农产品进城的“上行”电商通道,也受到交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制约。农村交通条件较差,村民居住分散,快递公司的配送业务一般只做到乡镇。村一级的物流量不足以支撑其配送方式,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农村冷链物流缺乏,也导致生鲜农产品不能走得更远。

(二)农村人居环境

1、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一般满意,只有15%村民明确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垃圾乱丢、农药化肥生产垃圾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见图3.11)。

图3.11 您觉得村里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养殖业污染成为威胁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调查中,有55%的受访者表示,养殖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见图3.12)。

图3.12 您畜禽养殖的废水怎样排放?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村垃圾回收和处理仍处在粗放阶段。调查显示,只有65%的受访者表示,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和垃圾站;17%的受访者会随意丢弃垃圾,15%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自家焚烧,这样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见图3.13)。

图3.13 您平时生活垃圾都怎样处理?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针对农村干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垃圾随意丢弃、焚烧,一方面是因为垃圾处理设施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现有的垃圾回收设施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见图3.14);另一方面,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卫生意识有待提高 (见图3.15)。

图3.14目前村里的垃圾处理设施是否能满足村民的需要?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15您认为,目前村里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人手不够、资金不足是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现实难题。调查显示,有70%的村民表示村里有保洁员专门负责清运垃圾;但是,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村子能做到垃圾每天清理,更多的村庄是3天甚至一个星期才清理一次(见图3.16)。

图3.16 您的村里是否有保洁员负责收集垃圾?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改水改厕事关农村民生。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受访村民村里通了自来水,有21%的村民要自建压水井。少数地方的饮水安全存在问题,5%左右的受访农民表示,饮水仍要靠河溪地表水、窖藏水或者打深井。(见图3.17)

图3.17 您家的饮用水主要来源: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民对集中供水满意度不高。有三到四成受访者对集中供水水质不满意。除了有异味、有杂质,农村自来水服务跟不上、收费不合理,是村民们吐槽的主要原因(见图3.18)。

图3.18 如果您对使用自来水不满意,原因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但是使用率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农民家中仍在使用旱厕。这其中,有42%的农民有改造厕所的意愿,但苦于基础设施不配套、改造难度大。采访中,还有一部分受访村民因为卫生厕所费水重新用起了旱厕。“厕所革命”任重道远(见图3.19)。

图3.19 如果您家里用的是旱厕,您是否有改造的打算?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2、人居环境治理,面临人、资金和技术“三道坎”

调查显示,有超过四成的村民,会将生产和生活垃圾混合堆放(见图3.20)。不论是改水改厕,还是污水垃圾处理,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新观念。

图3.20 您村里生活和生产垃圾是放在一起吗?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污水处理在很多地方是空白。调查中,超过7成的村庄没有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有4%的受访地区,污水处理设备没有专人管理维护,成了摆设,让人痛心。(见图3.21 )

图3.21 村里是否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站?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乡村美化既要看面子,更要重里子。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年产生活垃圾约1.1亿吨,至少有0.7亿吨未作任何处理。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治理。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目前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可见,污水治理尤其任重道远。

人居环境治理,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有符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技术支撑。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厕所改造技术不成熟,有的农民家中建有卫生厕所却不愿使用;有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站是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的,在农村面临“吃不饱”的困境。对此,受访村干部建议,要尽快建立村镇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机制,比如与邻村合作,由县域集中管理运行等等。(见图3.22)

图3.22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和邻村合作建设环卫设施?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三)农村教育条件

1、教育条件现状

乡村小学是乡村传播知识的第一站。有45%的受访农民家庭附近没有村小学或者教学点,孩子无法就近上学(见图3.23)。其中,73%的受访村民回答,最近的学校或者教学点在3公里以外的邻村或者乡镇。要实现“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仍需努力(见图3.24)。

图3.23 您所在的村庄是否有村小学或者教学点?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24 如果村里没有小学,距离您家最近的小学或者教学点在: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表示村里有孩子辍学现象。造成孩子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此外,留守儿童无人看管也造成了部分孩子辍学(见图3.25和图3.26)。

图3.25 据您了解,村里是否有孩子辍学?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26 如果村里有孩子辍学,原因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专业教师仍是农村素质教育的短板。调查中,只有45%的村小学有专门的体育、音乐和美术老师。未来教育的天平还要进一步向农村倾斜。(见图3.27)

图3.27您所在村庄的小学有专门的体育、音乐和美术老师吗?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乡村教师队伍中年轻面孔正在逐步增多。调查中,学校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占34%;有将近一半的学校,年轻教师与和老教师数量旗鼓相当(见图3.28)。

图3.28您所在村庄的村小学老师的年龄总体情况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关于目前农村学校亟待改善的问题,认为要提高教师质量和数量的受访对象最多,超过了六成;其次是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改革教学内容(见图3.29)。

乡村小学为什么吸引不来年轻教师?调查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条件差、地理位置偏;其次是福利待遇和保障跟不上(见图3.30)。

图3.29您认为,您村里的学校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多选)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30如果没有年轻教师,或者年轻教师越来越少,您认为原因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2、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根据规划,2016年,一半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室要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孩子要享受到免费的信息化服务。由于各地经济基础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存在差距,教育信息化水平仍不均衡。调查中,57%的受访者回答,所在村的村小学有电脑和互联网设备;26%的受访者认为,村小学的信息化设备不配套,利用率不高(见图3.31)。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乡村学校依然是“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耗费巨资购置的无线网和多媒体设备,因为老师个人能力和配套教学内容缺失,变成了摆设。

采访中有专家建议,教育经费和师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应该尽快建立适应农村小规模学校要求的政策性标准,不应该简单地以城市学校为参照,更不能滥用“比过去好就行”的相对标准。

图3.31 您所在村的村小学是否有电脑、互联网等设备?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四)农村文化建设

1、文化设施现状

希望的田野亟待文化的滋润。决不能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农村居民平时有哪些文化娱乐活动?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看电视听广播、看演出、上网和打麻将(见图3.32)。

图3.32您的文化娱乐生活主要有哪些?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村文化室没有实现全覆盖。有37%的受访村民表示,村里没有文体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娱乐活动(见图3.33)。只有17%的受访村民说,村里每个月都有文化娱乐活动。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只有节假日、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文艺演出(见图3.34)。

图3.33 村里有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34 村里一年有几次文化娱乐活动?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民对身边文化活动内容满意度不高,只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满意,近3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满意(见图3.35)。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由村委会或者村民组织,13%的受访者表示,村里没人组织文化活动(见图3.36)。

图3.35 您对农村的文化活动内容满意吗?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36 村里的文化体育活动由谁组织?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村干部有苦衷。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难在哪里?43%的受访村干部回答,难在“留守人数少,不好组织活动”;23%的受访村干部认为,难在“缺少场地和演员”。超过六成的受访村干部承认,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资金(见图3.37)。

图3.37 你认为村里组织文化活动难在哪?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农村依旧是短板。调查显示,有42%受访者身边没有像城里一样的社区体育健身器材(见图38)。已经安装的健身器材,有27%出现了陈旧破损的情况(见图39)。

图3.38 村里是否有专门的体育健身器材?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39 村里体育健身器材的质量情况?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难度。需要进一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全民健身的城乡差距是什么?36%的受访村民认为,每天干农活太累,没有精力进行体育锻炼;32%的受访者认为,缺少场地和器材;18%的受访者认为,差距主要来自意识和观念(见图3.40)。

图3. 40 在“全民健身”方面,农民和城里人的差距在哪里?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2、农村文化建设要“软硬兼修”,提升服务能力

我国提出到2020年,所有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基本具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但是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全国县级文化馆网站开通率为48.1%,微信开通率只有8.3%。

农村居民最期待什么样的文化体育设施?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村民希望有能上网、能娱乐的多功能文化设施;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希望增加体育健身器材。有趣的是:很多村民不欢迎村里建网吧,他们担心孩子会迷恋游戏影响学业。(见图3.41)

图3.41 您认为农村应建设哪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多选)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五)医疗卫生服务

1、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重点关注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有289.3万名执业(助理)医师,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只有43.3万人,仅占15%。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0%的受访者能实现“小病不出村”;16%受访村民小病会选择自己买药吃、不去看医生(见图3.42)。

图3.42 如果是生小病,您会选择去哪里看病?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调查显示,只有36%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医护人员水平低、医疗设备落后和药品少(见图3.43 和图3.44)。

图3.43您对村卫生室满意吗?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44如果您对村卫生室不满意,原因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如何提升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满意度?超过七成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关键是要留住“医生”;有近六成受访干部建议,村卫生室应增加体检和健康知识服务(见图3.45)。

针对农民的调查显示:定期体检观念正在被大家接受,但目前的体检内容不能满足要求。一半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现在农村的体检项目太简单(见图3.46)。

图3.45 村里卫生室最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46对村里或者乡镇组织的免费体检,您怎么看?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看病贵”依然困扰着农村百姓。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村民的医疗费用,占到家庭收入的10%以上(见图3.47)。

图3.47 过去一年,您家里人的医疗费用在家庭总收入中占多大比重?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我国正在搭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大网,实现新农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的紧密衔接,防止农民群众因病返贫。对于目前实行的新农合政策,农民有很多期盼,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报销比例,降低定点医院药费和增加补贴(见图3.48)。

图3.48对于新农合政策,您觉得需要改进的方面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2、乡镇医院功能缺失,农村医疗卫生需要转变观念

农民的健康需求在不断增长,体检意识增强,渴望健康知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转变观念,既要“治病”,更要“预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面临困境,很难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的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没有人会用,最终成了摆设。调查显示,如果生病村卫生室处理不了,超过六成的受访者会直接到县医院就诊,而不是选择乡镇医院(见图3.49)。

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对此,乡村医生建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行统筹管理,建立医生轮岗制度,解决乡镇卫生院留不住人的问题。

图3.49 如果您或者家人生病,村卫生室治不了,您一般会选择在哪里看病?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六)农村养老保障

1、养老保障现状

随着农村“空心化”加剧,传统的“养儿防老”、农村互助养老方式面临冲击,而新兴商业化养老方式,又因为成本高、农民养老观念难转变等问题,不能被空巢老人所接受,当前农村出现了“养老断层”。调查显示,在60岁以上的受访老人中,只有11%愿意跟随子女进城养老;超过四成的老人更愿意选择与儿女同住的居家养老(见图3.50)。

图3.50 如果条件允许,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养老方式?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60岁以上的受访老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自己劳动;其次才是社会养老保险和子女支持(见图3.51)。

图3.51 您目前的生活来源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老人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体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医疗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有近三分之一受访老人表示,看病就医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见图3.52和图3.53)。

图3.52 对于自己的生活,您最担心的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53 您家里目前主要的经济支出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村留守老人中,现实的代际沟通匮乏与理想的“子孙绕膝”憧憬,形成巨大反差,由此产生心理失衡和焦虑,孤独感倍增。有49%的受访者表示村里从没组织过老年人的活动;最受留守老人欢迎的活动分别是:文化艺术、棋牌娱乐和健康养生讲座。组织留守老人活动,需要精准服务,尤其要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见图3.54)。

图3.54 您希望村里组织什么样的老年活动?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敬老院并不是农村老人心中的养老“标配”。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中,近40%的老人希望村里建老年活动室,只有30%的老人希望村里有敬老院(见图3.55)。而在60岁以下年轻人的调查中,对建养老院的需求高出很多,有54%的受访者认为,村里必需建养老院。不支持建养老院的,主要是因为留守老人数量少,认为没有必要(见图3.56)。对于敬老院,农村老人最关心的是收费是否合理,其次才是服务和设施(见图3.57)。

图3.55 您希望村里有哪些养老设施?(60岁以上老人回答)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56 您觉得村里是否需要办敬老院?(60岁以下年轻人回答)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57 如果村里有敬老院,您最关心的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农村养老院运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被调查的村干部中,有超过九成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机制不灵活、专业护理人员缺乏也是主要困难(见图5.58)。

图3.58 你认为农村敬老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只有39%的老人有子女在身边照顾晚年生活(见图3.60)。留守老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受访的村干部认为,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继承传统“孝道”的居家养老是最理想的方式(见图3.61)。对此,留守老人们并不认同,即使在家门口就业也有不错的收入,仍然有四成老人坚定地支持儿女外出打工,理由是“要让孩子去感受外面的世界”(见图3.62)。

图3.60 您身边是否有子女照顾您的生活?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61 你认为,农村老人养老最好的方式是: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图3.62 如果子女就近就业也有不错的收入,您更愿意子女:

(透视)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2、建立精神赡养体系,农村文化、健康养老深度融合

在我国的养老观念中,对老人的物质赡养早已成为共识,精神赡养正逐步被重视。“常回家看看”已经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支持基本是空白,既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又缺乏非政府力量的介入和参与。在采访中,专家和受访农民都希望尽快建立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制度,为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文化、健康、养老等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正在走向深度融合。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养老保障评价和文化设施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弱正相关。农村文化设施的主要使用者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很多公共设施既是养老设施也是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建设养老设施,不但能缓解空巢老人的精神孤独,让老人的生活“热闹”起来,也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为寂寥的农村社区增添活力和生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乡村之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