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三品一标帮您从市场中获得更高利润

[ 作者:朱俊峰 翟留栓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7 录入:吴玲香 ]

在农业部和全社会的大力推动下,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建设渐渐取得成效,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也渐渐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优质优价;申请成为“地标”也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保护伞和富农兴农的助推器。

“三品一标”农产品意味着哪些商机?

前两年,食品安全事件爆发非常频繁,从三聚氰胺超标的牛奶,到镉元素超标的大米,再到毒豇豆事件,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样的双向不信任肯定是农民朋友和消费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划定明确的、可以遵循标准,同时采取农产品分级策略,让那些安全、优质、令消费者感到放心的农产品能够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脱颖而出,实现优质优价。

早在2000年前后,农业部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相继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概念和质量标准,这几种产品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所对应的内涵和区别却未必了解,我们请教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俊峰老师,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俊峰:

首先介绍一下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政府说我们搞一个通用的标准,标准不是特别高,就是吃完了没有问题,它主要指的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同时要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才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更早一些,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推动起来的,指的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根据农业部的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分别超过70%80%,超过六成的消费者愿意选购“三品一标”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的标准有多高?农民该如何循序渐进?

农业部发起于2004年的“三品一标”建设其实就是一种对农产品的有效分级,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就可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种植生产不同标准的农产品。当有机农产品门槛太高、价格太高,还不能充分被消费者接受的时候,农民朋友先立足于做好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选择。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咱们来继续听听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俊峰的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俊峰:

现在一说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等城市已把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查标验证快捷市场准入,你不符合这个标准,都不能进入这个市场去卖,你自己种的菜可以自己吃,但不能进入市里卖。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倡导健康消费,品牌形象深得社会各界的推崇,你给别人送礼,如果是绿色产品,人家就觉得很有面子。如何让零散的地标农产品提升知名度?对于农民来说,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一个商标,树立一个品牌,就意味着产品有机会卖出高价了。为了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打响品牌,农业部颁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200821号开始全面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

所谓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农业部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并进行地域专利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或是原材料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保护工作,也是一种正向激励,同时意味着对相关产品的品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到底什么样的农产品才算是符合“地标”农产品?它具有哪些特点?我们请教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翟留栓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翟留栓教授:

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两部分,第一取决于农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它的营养,它的味道。另外一个取决于农产品所处的环境给它赋予的价值,比如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会给它赋予价值。农产品的价值有两部分来源,农业部推广品牌价值的时候提到“发展各地的农产品”,它不仅要考虑到农产品本身的价值,还要把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这些因素都赋予其新的含义。大家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蟹中的名牌。阳澄湖大闸蟹味道、口感上和其他地方的大闸蟹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大闸蟹前面有“阳澄湖”三个字价格就能上去,因为这背后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大多数地标农产品还不能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走俏,像门头沟京白梨、昌平草莓、北大仓酒、宝清红小豆,这些都是地标农产品,但消费者却未必知道,价格跟普通农产品相比也没啥差别。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地标农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呢?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翟留栓教授:

实际上作为农民朋友来说呢,没有实力打不出品牌来,怎么办?打不出品牌不要紧,咱们规模小,也可以搞一些其他的活动,也可以利用地理标志产品,如果离都市近的话比如说搞一些农家乐,围绕地理标志产品搞一些这个地方特有的菜系;如果确实生产的好,可以走封闭系统,比如说电商,咱们国家现在不是推广电商进农村么,很多地方搞淘宝村的,淘宝镇的,这种电商,就很适合搞地理标志产品,因为它的流动市场相对闭环,不像新发地这种批发市场,就乱套了,谁也不知道这是哪里的产品,市场一旦闭环,就有用了,消费者会知道我吃的是什么地方的梨,什么地方的核桃,他们就很清楚这个是从哪来的了,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致富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