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3年前,当中国的收购者接手美国肉业巨头时,有着“世界火腿之都”之称的小镇陷入骚动。虽然收购在当时激起了千层浪,但这种恐惧现在已经不攻自破,双汇和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这场“愉快的联姻”得以圆满。
农业如何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破除重重阻力?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点评:
张子雨:说到农产品,尤其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很多人都觉得进口的,比国内生产的更好。比如国产的大樱桃一斤也就卖到十几块钱,而进口的车厘子价钱能翻好几倍,几十块钱一斤也不少见。
正因为这样,不少农民朋友都会有点担心,国产农产品要出口到国外,能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有这样的危机意识自然是好事情。现在国产的农产品有一些种类的市场竞争力的确有待提高。但是,也必须得看到,有一些和农产品相关的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我国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双汇这样的肉制品企业竞争实力不容小视。估计还有很多人记得,2013年,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47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这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
这次收购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转眼三年过去,现在的情况如何呢?有媒体就到史密斯菲尔德所在的小镇进行了采访。结果发现,情况大不相同。
3年之前,史密斯菲尔德经营情况不佳,被其他企业赶超,被双汇收购之后,很多当地居民都害怕企业裁员,自己工作不保。经过3年,大家发现,当地的工作岗位比之前还多了一千多个,总数达到了将近4万,当地居民因此也对双汇的收购彻底打消了顾虑。之前人们担心的食品安全、劳资关系等问题自然地烟消云散。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通过这些先进的农产品企业走出去的事例,其实咱们也能对国内农业的竞争力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从总体来讲,我国农业还存在短板,比如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承认问题是为了改善提高,在补齐短板的过程中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像双汇这样的企业,就是细分行业里面的排头兵。从去年来看,双汇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四百亿元,是名符其实的大型企业。有了规模,就更容易得到资本的支持,得到在国外投资的机会。事实也证明,现在在国外做得风生水起的企业当中,很多都是像双汇这样的大型企业。
扩大规模,就能够更大程度抵御风险,现在农业依然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其实完全可以化零为整,比如一个村,成立农业公司;几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还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下游产业,加上管理部门的精准扶持,就能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正所谓:莫怕竞争力不足,企业实践开新路。凑零为整添实力,产业升级迈大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7月13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