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中国国有林场:从砍树养人到护树养人

[ 作者:周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吴玲香 ]

在砍了20多年树之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岱山国有林场职工谢哲终于可以放下斧头和电锯,不再为生计发愁了。现在,谢哲要做的就是专心造林护林。

2015年,为确保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中国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全国4500多个林场停止砍树卖树的经营模式,占总数23%的6.8亿亩森林被划入完全禁伐范围。

“以前,我们林场每年会卖掉5000多立方的木材,等于要砍掉1000多亩森林。”谢哲说,每砍完一片森林还要“炼山”,把剩余的植被烧光,以便种上新苗。但在新苗成材之前的数年里,这些被砍光烧光的裸露地不仅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还会频繁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砍树卖树在过去是林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远不能维持一个林场数百人的生计。由于不能按时足额得到工资,一些人不得不到外地谋生。

“改革就是要变‘以树养人’为‘因树养人’,让林场真正把生态维护起来。”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柏方敏说,改革后,林场工人的工资将不再依靠卖树,被纳入编制的职工完全由财政供养。

现在,谢哲每个月工资接近4000元,差不多是以前的3倍,那些曾经离开的同事,也陆续回来。

“今后一棵树都不准砍了,林场只为抚育森林、改善生态服务。”怀化市溆浦县兰岗山林场场长吴世剑说,除了对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零容忍”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种植珍稀树种来调整林木结构,改善森林品质。

生存问题解决了,主要职能明确了,许多林场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站在张家界石长溪林场的瞭望塔上,不仅可以将万亩森林尽收眼底,还能眺望旅游胜地“天门山之眼”。林场场长王国庆制订的“转型计划”是发展生态旅游:在林场里修建数十间森林树屋,为前来张家界旅游的人们提供贴近自然的机会。

据了解,全国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大多是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的,许多林场拥有独特的森林景观和生态文化内涵。这是林场转型发展的最大资源。

新邵县岳平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龙山林场中,场长刘勇说,当地每年迎接20多万人次自驾游。一些林场职工的家属办起了“林家乐”,顺带售卖药材、菌子等山珍,生意火爆。在娄底市新化县,政府将当地几个林场纳入全新的区域旅游规划中,不仅斥钜资完善基础设施,还制定了专门的林场旅游线路。

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日益重视。新邵县2013年就明确了全县禁伐20年的目标,实施在村边、路边、房边、水边造林的“四边五年计划”。县委书记伍备战说:“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当我们放下刀斧停止对森林的索取时,森林会回馈给我们更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