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农业部:我农产品深加工业正面临哪些困难?

[ 作者:中国乡村之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8 录入:吴玲香 ]

多年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一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一次指出,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那么,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如何?近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发布了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报告。

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平稳运行,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一是行业去库存压力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行业传统产业过剩问题严重,库存压力高企。20151-10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累计库存达到19366.5亿元,同比增长4.7%,较年初增加989.6亿元,其中仅10月份新增库存就高达235.5亿元。预计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库存不容乐观,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不仅增加企业仓储、人力盘点等费用,还占压大量资金,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二是副产物综合利用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仍以初级加工品为主,产业链条短,副产物利用率低,加工增值能力尚有待提高。调研显示,大部分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都面临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偏低问题,其中,约5.7%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副产物完全作为废弃物直接处理掉,25.3%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认为副产物价值没有充分开发。

三是企业资金缺口、用工缺口均较大。70.1%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大部分企业同时缺少长期资金和流动资金。长期资金的缺口率约为22.8%,即全部企业平均有22.8%的长期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流动资金缺口更为严重,缺口率为31.5%。食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用工荒比较敏感,经常存在用工缺口的企业占比为37.8%,技术工、普通工和销售人员的缺工比例基本相同,缺口率均在12%左右。存在招工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用工多。

四是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冲击日渐显现。目前,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较大,国内市场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强,对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冲击日渐显现。以乳品生产加工业为例,近年来国外奶粉大量进口,我国一些乳品企业也相继在海外布局乳业生产加工一体化基地,把在国外生产的奶粉源源不断地进口国内,加工成小包装奶粉和液态奶等产品,同时相当部分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奶粉质量缺乏信心,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渠道购买国外品牌的产品,对国内奶粉生产企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冲击很大。

二、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快政策创设和落实,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争取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用地、用电、环评、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相关优惠政策。推进初加工设施建设,突破初加工关键技术环节,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减损增效,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储设施;推进菜篮子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鼓励净菜进城。

第二,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相关研究,积极利用互联网解决技术升级、原料供应、消费需求变化等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鼓励副产物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副产物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相关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支持对农业副产物循环利用、加工副产物全值利用和加工废弃物的梯次利用,提升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例如,对企业综合利用秸秆、稻壳米糠、果皮果渣、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设施设备投入实行政策性奖补;对企业综合利用技术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信贷提供贷款贴息等。

第四,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初加工、综合利用和主食加工标准。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ISO9000HACCP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在行业内部形成抓质量、创品牌的良好局面,以此促进优质农加工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居民对国产食品的消费信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乡村之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