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曾在1979年提出“诺瑟姆曲线”理论,他在对欧美等国家100年-2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城市发展过程的轨迹是一条被拉长的“S”型曲线,而拐点是城镇化率30%和70%的时候。
具体来说,两个拐点将城镇化分为三个阶段,在城镇化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而当城市人口超过30%以后,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这种加快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当城镇化水平超过70%后,发展速度又开始趋慢,进入城镇化水平较高且发展平缓的最终阶段。虽说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都能契合诺瑟姆的“S曲线”理论,但大部分国家的数据基本上都支持了这一论断。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根据诺瑟姆的阶段划分,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率30%-70%之间,即整个国家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通常,我们对于城镇化、对于快速发展的理解是与大规模的拆除与兴建、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联系在一起,这确实是城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曾预计,中国将因城镇化在2020年前产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投资总计近30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的测算更惊人:到2025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将接近150万亿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解放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