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

[ 作者:白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4 录入:吴玲香 ]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极目美景让你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在荣获全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时,评选委员会给出的颁奖词是:山水间的生态文明诗,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诗意栖居的江南美丽乡村

步入江南镇荻浦村,一个有着千年的历史村落,村内香樟林立、溪水潺潺。在绿树浓荫环抱下,一栋栋明清老屋错落有致、恬静自然,恰如一幅幅随意点染,却又处处精致的水墨画。

而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横村镇阳山畈村,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宽广的道路、野趣横生的农家墙画,古朴俊朗的景观长廊,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也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而每到阳春三月、桃花盛放之时,阳山畈更是山花烂漫、游客如梭,宛如晋代陶潜笔下人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

一弯碧水,数座青山,白墙黛瓦,阡陌相闻……坐落在富春江畔严子陵垂钓处的严陵慢村富春漫舍绿芦意可让你驻足在此远望绵延绿色,近闻鸟语花香。而在桐庐最南端的深山里,富春江镇的茆坪村、石舍村俨然就是《与朱元思书》的再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古村浸染在苍山墨岭间、掩映在参天古树中,一弯溪水绕村而过,群山梯田尽收眼底,千百年来的隐逸文化在此处蔓延生长。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村落,洒落在绿山碧水间,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诗画之美,关键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近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致力全域大景区,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县域,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中国画城。

据了解,桐庐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全域,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形成梯次衔接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按照再造现代富春山居图思路,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不仅如此,桐庐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级基层规划员队伍,实现了18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规划员,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让规划实施得以体现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

而在具体实施中,桐庐通过与名院名师合作,立足建设最美县城,拉高标杆,提升标准,与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相关领域知名规划师进行规划编制。

与此同时,围绕全域景区,从农村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以及群众基础等实际,以特色村为节点、中心村为核心、景观带为轴线,桐庐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以点聚片、以片集群、串点成线,将灵动的富春山水和各个风情村镇巧妙结合。

依托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心村和风情小镇建设,使桐庐乡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成为天然的花园

家家都在画屏中的芦茨村,江流沃土、沙町旧宅,就像一幅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而在几年前,芦茨村还是一个被大山遮蔽的小村落。同样的荻浦村,之前破败之貌的古建筑显露生机,猪栏牛栏摇身成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漫步富春江边,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感受这个小城的清新和精致。

为给发展腾出空间,桐庐还通过无违建县土地确权,让农村人居环境布局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美化,让桐庐乡村处处是景、时时见景

一样山水别样风情

一条条康庄大道连接村头巷尾,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个个美丽乡村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富春江两岸。

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美丽乡村之于桐庐,不仅仅是世外桃源般的文学表达,更在于一种高要求的生态标准和建设指南。

作为浙江省首家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桐庐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立足全域,以景区理念、画城定位,努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行业标杆。

为此,桐庐率先出台《桐庐县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五水共治;落实治水河长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和农村废气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治理等。在抓好沿路、沿江、沿山、沿景环境整治的同时,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工程,深化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结合四边三化实施道路提升工程,营造国、省道和县道沿线农田景观,发展块状、特色农业,打造沿线绝美田园风光带。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三江两岸,石材、铸造、电镀、畜禽养殖等行业整治。据统计,近三年,桐庐关停、整治、提升工业企业就有1000多家,改(新)建通景公路300多公里,完成了全县183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的。这些年,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整治、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村住房改造等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镇村生态建设,投入的资金达3.8亿元。

如今,桐庐县域内的83条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体,连续九年实现富春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实现了农村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和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

桐庐县方毅县长说,全区域整治,使得桐庐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去年,全县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森林覆盖率达74%

突出山水生态、休闲产业、历史文化传承,桐庐还依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再造特色亮点,打造出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等5条风情带。

通过倾心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迎春南路、滨江沿江一纵一横“T”字景观轴,建成了各类城市公园20多个,分层分类推进建设的32个中心村、10个精品村、120个培育村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历史人文底蕴、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的有机融合,让先后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精品村,成为全国休闲乡村游的新热点。

到目前,环溪、荻浦、芦茨、阳山畈等村被评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还成功创建为4A级风景区,旧县合岭富春大岭图、分水儒侨村凤凰谷、瑶琳镇桃源村、横村镇阳山畈村、合村乡高凉亭村成为2A级村落景区。富春江镇茆坪村、富春江镇石舍村、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城南街道金牛村和分水镇新龙村则被列为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村落景区创建中,他们将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近年来,桐庐单是在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方面的投入就有4000多万元。

同时,结合村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把改善居民环境、发展村落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凸显村落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形成移步换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村落特色。

让往来游客醉心的绝美山水

拔地而起的高楼,摇曳生姿的绿树红花,让桐庐的乡村变美了,一座以富春江山水风光为特色、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的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渐入佳境。

昔日子久凝神处,江岸处处换新景,田园村落即风景、自然山水即景观、乡村社区即景区、乡村生产生活即文化,因着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不可复制的山水人文优势,桐庐一步一步提升着其画城品牌的影响力。

近年来,桐庐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休闲乡村示范区、中国最美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众多荣誉称号。

今年,桐庐进一步深化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改革,启动富春江5A景区创建和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但不是千村一面的复制与模仿。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打造出桐庐乡村村村有景点、田园处处是风光的乡村休闲旅游景观,造就了桐庐群山拥翠、绿树浮岚、碧水微荡的全县域如画山水、诗意家园。

目前,桐庐正全力打造着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以及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四大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甚至空中等文章的同时,桐庐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不仅要有山水旅游产品,还要有美食养生、休闲运动等多层次休闲产业链,桐庐县副县长王歆说。

据介绍,近三年,通过各平台引进各类健康休闲养生类旅游项目50余个,包括江南国际养生中心国医馆、万向养生养老旅游综合体、上沃溪旅游综合体项目等,合计总投资额达300亿元。迎春商务区入驻企业866家,楼宇入驻率达66.03%

而围绕一核两轴、双环四块、十大主题的全域旅游布局,桐庐重点打造分水休闲度假区、瑶琳溶洞体验运动休闲拓展区、富春江生活体验度假区、江南村落风情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区四大特色旅游板块,通过培育生态观光、人文体验、乡村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业态,不断优化全县的旅游布局空间和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经省政府批复设立(浙江省首个),江南古村落创成为国家4A级景区,富春江5A大景区创建启动。分水旅游度假区成为桐庐西部休闲养生基地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位于西湖——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山水风光,曾吸引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表示,一江秀水、两侧青山,水碧山青的桐庐,依然会如展现于世人的传世画卷,让往来天下客醉心于桐庐的绝美山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青年报2016-03-0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