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中国农村市场,是否下一个金矿?

[ 作者:朱伟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吴玲香 ]

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放缓已经大势所趋,连续几年的个位数增长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2015年,如果去除购置税和节能环保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刺激,能否保持一个正增长都是一个问题。面对几乎空前的市场压力,车企们四处寻找新的蓝海,占据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市场再次浮现。考虑到农村市场曾经在彩电时代、冰箱时代、空调时代、电脑时代和手机时代扮演过接盘侠的角色,那么农村市场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个蓝海,承接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一轮扩张呢?

答案是恐怕很难。

农村人口正在快速流失,市场基础不断瓦解

虽然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占据着人口的大多数,这也是导致20年前,农村成为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等接盘侠的重要原因。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今天的农民户籍人口依然占据多数,可惜实际人口比例已经降低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

根据户籍统计,农村拥有大约9亿人口,但是这些人口相当部分实际居住在城市,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已经低于50%,这也是中国农村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低于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农村所流失的3亿人口,正是创造力和购买力最强的青壮年人口,这部分群体的工作、生活、消费已经基本属于城市。消费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徙,抽去了农村承接下一轮汽车市场爆发的基础,没有人接盘了,你的汽车又能卖给谁呢?

农村并非空白市场,也不存在一个蓝海

还有一点,其实农村也并非汽车市场的空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汽车普及甚至比城市走得更早。只不过农村最早的汽车比较特殊,是三轮或者四轮的农用车,虽然农用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操控性完全无法和汽车相提并论,但是在功能性方面确实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实际上早在20年前,农村就已经进行过一场农用车普及。1998年,全国仅仅农用三轮车的销量就超过200万台,排名全球第一,当时全国轿车销量不过50万台。农村的机动车普及率比当时的城市高得多。

在轿车市场启动之前的面包时代,大多数也是卖给了农村,所以其实农村市场并非一个等待启蒙的市场。这个市场早就已经存在。今天市场上销量最好的宇宙神车五菱宏光,这款车价格便宜、实用性强、结实耐用,在农村非常受欢迎,在很多地方甚至成为结婚买车的标配。再比如江淮S3、幻速S3等小型低端SUV,捷达、桑塔纳等一些低端家用轿车,这些城市很少见的车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销量,很大部分是倾销到了农村。所以事实上,农村市场早就已经启动,而且其中价值最高的部分早就已经和城市融合。

6亿留守人口价值不高,接盘能力有限

即便以最乐观的估计,农村还有6亿留守人口。那6亿最顽强的农村人生活在农村,消费在农村,和城市关系不密切,他们购车消费肯定属于典型的农村市场。但是问题在于,这6亿人的购买力非常差,因为中国财富的80%以上集中在城市,货币流通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占据全国一半人口的乡村人口可支配收入其实非常有限。这6亿人口虽多,但是没钱!

据最新统计,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2元,仅仅相当于城镇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这笔钱用来买冰箱、彩电、手机和电脑肯定绰绰有余,但是如果想买汽车,肯定要好好攒几年。而这个人均收入还是和3亿进城农民平均后的数字,实际上留守农民的收入要比这个水平低得多。

所以即便几年之后,农村的汽车消费潜力被激活,因为购买力的限制,也只能被压制在低端市场,农村不会扮演单骑救主的神话,也不存在成为下一个接盘侠的力量。即便有一天农村购买汽车数量占到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但是销售额或许连五分之一都占不到,所以想要指望农村市场来接盘,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一定能靠得住。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朱伟华后市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