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全国政协“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举行。此次座谈会是新年的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18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与相关部委负责同志坐在一起对话、交流,共同为“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献计献策。与会委员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之契合消费者需要。而培育好、建设好、保护好农业品牌,对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委员们认为,当下品牌已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代言人,是国力的象征,必须走品牌中国路线,将品牌作为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口。可谓是“小切口,大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做好我国品牌或能成为激活我国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招好棋。
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品牌不强,知名度、美誉度不高问题仍然存在,中国品牌仍缺乏世界话语权。就农业品牌发展而论,近年来,在农业部及地方政府的努力推动下,以“三品一标”为代表的品牌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依然滞后。
产品质量提升、民族品牌保护、农业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新、老问题都汇聚在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首要是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是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一种承诺和保证,具有规范生产和引导消费的双重作用;反之产品质量也是维护品牌常绿常青的一种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说,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产品质量好、品牌影响力大的地区。要以实施品牌战略为契机,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规律、弘扬品牌价值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及监管追溯体系,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消费者信心。
除了应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以外,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认为,对品牌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建议国务院成立品牌发展指导委员会;同时建议国务院出台品牌建设促进条例,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力度;设立品牌发展基金;结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整合资源组建“中国品牌研究院”,列入国家公益事业系列,开展品牌经济、品牌价值评价的理论研究。朱保成建议,把农业品牌建设放到更高的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并研究出台相关制度政策。
对于现阶段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刘公勤认为,一是缺乏能和境外机构抗衡的权威品牌评价机构;二是国内品牌评价还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差异大、评价组织乱等问题,难以体现品牌评价的导向作用。因此他建议,应推进品牌评价标准建设,构建科学公正的品牌评价体系;积极培育国际权威品牌评价机构,促进品牌评价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品牌价值评价方式,推进品牌评价市场化。
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品牌、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一环。但农业的非标准性、同质性等特点,使得保护工作困难重重。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成为农业品牌建设的一项关键要素。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副局长、中华商标协会会长刘凡认为,政府应依法保护优秀品牌,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切实保护商标等知识产权。朱保成建议,要下更大力气保护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业知识产权,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依规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品牌农产品的行为,净化农产品市场。
农业品牌相对其他品牌具有公益性、弱质性和特殊性,农业品牌主体相对较弱,对品牌的营销推广能力有限,而农业品牌事关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其影响很大。朱保成认为,应加强农业品牌的公益宣传,让优质放心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在保证消费安全的同时,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转化升级。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年01月09日05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