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如何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作者:蒋勇 越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5 录入:吴玲香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进入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站在更高的历史方位上展望2018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之声推出系列述评《关键之年关键点》,今天推出第四篇:如何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列为明年必须做好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之年的关键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何被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表示,这是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李国祥:咱们国家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中国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战略,也是7亿农民内心的期盼。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7亿农民不能掉队。

那么,在关键之年的关键点,如何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呢?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李国祥表示,科学规划能让乡村振兴少走一些弯路,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

李国祥:18年,我们实施乡村战略,首先就是规划,只有规划做好了,才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少走弯路。财政投入、动用的社会资源有效性才会提高。

其次,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非常重大。

孔祥智: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满足国内14亿人需求没有问题了,但是结构性短缺是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高质量产品不多,所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从量到质的转变,这也是我们农业增长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还是在于产业兴旺。

孔祥智: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还是产业兴旺,没有农业谈不上农村,要把农民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引领到现代农村发展的体系上来;第二就是尽可能地使一些人才回流到农村,吸引返乡创业的劳动力,吸引大学毕业生包括城市居民到农村创业;第三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够,比如说农村的道路,农村的用水(自来水),农村的厕所,农村的房屋,基础设施的改造,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今的中国农村,正在主动发力,迎头赶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村一定能够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寄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之声 2017-12-2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