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我国畜禽养殖的环境压力能否解除,在于是否打通了有机废弃物的循环链条!畜禽养殖需要引入全生命周期分析的观念,同时要有标准化、装备化的概念,也就是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需要配套的集约化、标准化、装备化、智能化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才可以真正解除畜禽养殖环境压力并变成机遇。
按照标准化、产业化的思路来进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陈同斌
访谈
▼ 问:陈老师,您好!输入您的名字,可以查到您写的涉及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文章,比如污染土壤修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等,虽然方向不同,但可以看出您的研究核心都在环境修复?
陈同斌:是的。环境修复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环境领域。目前对于环境修复的范畴仍存在分歧。广义的环境修复,包括土壤环境修复、有机固体废物生物转化等。我们团队有两个平行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一个是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我们对这2个领域的研究均始于上世纪90年代。
提起有机固废污染,畜禽粪便是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大概是36亿吨,其中畜禽粪便占的比重最大。过去,农民一家一户养殖时,会把畜禽粪便粪尿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但是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产生量太大没有办法及时消纳,这些畜禽粪便废弃物已然成为当前我们畜禽养殖的最大环境压力。
▼ 问:您提出,我们畜禽养殖的环境压力能否解除,在于是否打通了有机废弃物的循环链条?您指出畜禽养殖需要引入全生命周期分析的观念?
陈同斌:是这样的。目前现实情况是集约化养殖是畜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畜禽集约化的养殖必然产生出大量畜禽粪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利用,它将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肥源, 也是宝贵的资源。所以专业上来讲,畜禽粪便首先要进行无害化,然后才能资源化。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还要把它回归土地,转化成资源。这才算最终实现安全处置,完成从养殖到废弃物利用--即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所以,我们需要让畜禽养殖引入全生命周期分析的观念。从当前以及长远来看,我们需要打通这个过程中的循环链条。但目前,在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这两个环节上都存在短板问题。
▼ 问:要想打通这个循环链条,我想我们需要知道这两个环节中具体存在什么样的短板并且解决它?
陈同斌:是的。当前,这个过程中的循环链条在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这两个环节都存在产业化、标准化、装备化不足等短板。畜禽废弃物的问题出现在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所以大规模的处理必须要靠标准化、装备化的概念和技术方式来进行。也就是面对每天都在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如何处理?里面的问题会有很多,比如怎么无害化,怎么稳定化、怎么脱除臭味,用什么设备实现低成本的无害化处理?等等。
大规模养殖场每天的粪污排放量很大。如果靠传统的人工操作,在储存、处理、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越来越面临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效果不稳定、臭气蚊蝇问题突出等制约。
总体来看,目前缺乏普适、快速、稳定、高效的大规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手段。解除畜禽养殖这一环境压力,需要有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处理装备。
▼ 问:您这里提及的“标准”是指什么?装备化概念又指什么呢?
陈同斌: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目前也有一些标准,但是做出来的有机肥质量差异较大,并不是质量稳定的标准产品。按照标准化、产业化的思路来进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看,畜禽废弃物的问题出现在大型养殖场。大规模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必须要靠装备才能长期稳定地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经验积累,以有效实现畜禽粪便的规模化处理和利用,打通循环利用的链条。
▼ 问:工信部刚刚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这份新版目录包含140项技术装备,但就目前现状而言,您提出我们对有机废弃物处理智能化、装备化的研究做得还不够?
陈同斌:是的。在人才 、技术 、装备 、资金等多方面也存在制约,至今对相关技术的装备化、成套化研究不足。
处理畜禽粪便是一个又脏又臭的活,人工劳动强度大,越来越难以找到愿意干这类活的人。因此,我们在设计畜禽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时候,必须提高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要做到经济可行,减少人工和经验操作。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推广和真正的使用。
▼ 问:我知道,您的团队一直在研发并且开发出了有机废弃物自动化控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成套装备技术,目前是否有了推广的案例呢?
陈同斌:我们一直在研发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现在主要研究智能化好氧发酵装备,实现处理过程的“傻瓜式”运行,用户只需知道一些简单的按键操作即可实现无害化处理过程,彻底摆脱对人工和经验的依赖。
封闭式智能化装备
我们在河南漯河双汇进行了智能化装备的工程应用,每天处理300吨的鸡粪。通过我们的装备对养殖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做成合格商品有机肥料,并且实现了盈利。
▼ 问:结合目前现状,您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产品生产及使用有何看法?对未来畜禽养殖绿色发展又有何建议呢?
陈同斌:这里有两个词很重要,一个是“达标”,一个是“合格”。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一定要达标,无害化处理达标后的产物才可去进行有机肥的生产,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有机肥产品。但目前现状是,畜禽粪便发酵处理的装备化水平较低,臭气和蚊蝇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情况下发酵出来的产品(有机肥)品质较低。我们需要增强对环保设施的环保控制能力,提高有机肥产品的质量。
对于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压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畜禽养殖的绿色生产,打通养殖-废弃物利用的循环链条,这其中必须从养殖规划进行污染源头控制,同时也应加强污染的监管和末端治理, 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道路。
▼ 问:您的团队当前的科研动态能否给我们介绍下?
陈同斌:现在我们主攻的方向是有机固废好氧发酵的装备化 、智能化,推动有机固废的循环发展,我们希望可以构建一个产业链。与专业企业合作,把技术装备做精做专,以期推动便、污泥等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和资源循环利用。(采访 王见)
作者简介:陈同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环境科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