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治穷先治懒 扶贫先扶志

[ 作者:张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07 录入:吴玲香 ]

近日,网上一则朋友圈火了,大致是说政府工作人员去慰问贫困户,但贫困户却因在打麻将而各种怠慢和推脱,弄得大家唯有“相视苦笑”。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怕扶贫对象有病、有伤,也不怕他们缺项目、缺技术,而是怕遇上那些怎么扶也扶不起的“阿斗”!

众所周知,对于精准扶贫,国家是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也是越来越好。但这些似乎并没有更好、更快地使贫困户脱贫,反而滋长了他们“等靠要”的“懒汉”思想。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单纯地把扶贫当做慈善救济,不管实际情况,只为完成指标;二是贫困户自身的心态和思想出现偏差。因长期“粗暴”式扶贫,使贫困户滋生出“享政策”“等救济”的懈怠情绪,以致于他们从不积极搞生产,就等“拿米拿油拿慰问”。个人如此,地方更甚,一些贫困区县甚至根本不愿“摘帽”,就等资金和政策供养,成为了标准的“懒汉”。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如今这话或许得改成“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志,治人之懒”。要从根本上扭转贫困户的“懒汉”心态,就必须从他们的核心需求上“断根”。 其实,没有人愿意贫困,人人都想富裕,只不过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一时难以实现,便“破罐破摔”“绕道东京”罢了。因此,我们在帮劝、关怀贫困户的同时,必须通过有效手段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从政策层面上科学规避能让贫困户“等靠要”的漏洞。

首先,教育必不可少,在扶贫工作上不能只是简单的给予物质帮助,而更多的是需要在精神上通过“接地气”的方式予其教育和激励,培养他们努力奋斗的志气。其次,在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落实,必须增进激励机制,设置相关“门槛”,使贫困户不得不做出一些事情才能享受政策。第三,“以点带面”,使那些“勤快”的贫困户率先好起来,以此来带动“懒汉”,让他们看到与自己相同情况的朋友、邻居、亲属主动付出所换取的丰厚回报,震慑其内心。最后,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努力将“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努力创造条件,让困难群体看到人生出彩的机会,引导他们创业、兴业。

曾国藩先生说过,“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由此可见,扶贫须先扶志,治穷须先治懒,唯有如此,扶贫工作才能做出实效,困难人群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绥山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