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云集镇河市村的刘老板把养猪场建在河边,养殖废水直接排到小溪河,再流入耒水。周边群众将问题举报给了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环保工作人员现场发现,该养殖场的沼气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都还在建设,猪却已经养起来了,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小溪河。监测结果显示,小溪河多项水质指标超标。按照相关法规,该养殖场立即拆除了排污管道,对污染沟渠进行清理;因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就排污,罚款10万元;利用暗管偷排,罚款10万元。2名当事人被行政拘留10天。当地政府还对此案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约谈2人,诫勉1人,警告2人。(5月22日《湖南日报》)
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乡村养殖业,这不仅让农民发家致富,还可振兴乡村经济,活跃丰富市场,丰富国民生活,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因为农村基层干部却只顾追求养殖业政绩,盲目扩大养殖规模,结果造成了重大的污染,给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曾记得几年前的《京华时报》报道: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柏枝乡,一个被当地百姓称为“天蓬元帅居住”的养殖场污染当地水库和数百亩农田。先是供村民吃水的水库被污染,水面变黑,鱼大量死亡;尔后地下水被污染,井水有异味,不能食用;最后竟然把附近数百亩粮田污染,不仅产量下降,生产出的稻米为黑色,村民吃饭只得靠向外购米。
其实,因养殖业而造成乡村环境污染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佛山95%养猪场不环保,政府竟需用1200万治理养殖污染;湖北省浠水县的养鸡场的鸡粪露天倾倒,臭气熏天,死鸡丢进河里,让河水发绿,周边村民怨声载道;笔者的老家的养猪场也是猪粪堆满坡,污水四处流,令周边村民忍无可忍,投诉不断……一个个让农民致富的养殖业演变成一个令人头痛的环保“烂尾工程”,给农村的环境卫生带来污染,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危害。这是各地基层政府必须面对、深思且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只重养殖不管污染的现象是一种饮鸠上渴的行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破坏是巨大,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困扰是无限的。
当然,养殖业与生态环保并非是不共戴天的敌对关系。如何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生产途径,实现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也在考量着当地政府的智慧,考量着养殖场主人的公德和良心。《湖南日报》就曾报道过:“ 桂东县寨前镇水湾村,彻底改变村里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实现管道沼气集中供气,是其中的重要抓手。寨前镇水湾村有一个千头大型猪场,以前猪粪形成一个‘大粪坑’,污染让老板和村民都烦恼不已,经常发生纷争。”桂东县的管道沼气像一把化腐朽为神奇的“金钥匙”,把“养殖大户大场——联户沼气——沼渣入园”三者有效联结起来,成为当今农村的一种新型能源。既为养猪场破解“粪便过剩和原料不足”的难题,也让乡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管道燃气,革命性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据计算,一吨鲜猪粪通过发酵可生产沼气60立方米。像湖南省养猪业年产粪便量3000万吨以上,可生产沼气18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480万吨。而发酵后的沼液,更是农业生产中优良的有机肥料——就有效地治理养殖污染,减少了与村民的矛盾纠纷,实现了粪污治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多赢,令人烦忧不堪的农村新乡愁自然随风消散了。
(作者简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