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检巡视的情况看,如今明目张胆越雷池的,少之又少了;但化大为小搞“微腐败”的问题,仍不时发生。吃喝不去大酒店了,改去农家乐;公款报销不搞大数额了,化作小发票;办私事不再开公车了,变成私车加“公油”……如此等等。(人民网2017年5月10日)
随着中央反腐的深入,各地高官纷纷落马,被曝光的贪腐款项大都触目惊心。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巨额贪腐的开始,或许就是某一天的那一包香烟、一瓶好酒、一点“心意”,拒腐防变的思想逐渐松懈,“微腐”的甜头越尝越多,贪婪的大门越敞越大,从“微腐”到“巨腐”,开启贪婪大门的钥匙便是认为法不责“小”的侥幸心态。
要以零容忍姿态面对“微腐败”。我们一些基层干部,虽然权力小,但是花样多。国家政策、办事流程在他们手里,可紧可松,可多可少,严格按照“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好处一到,流程全了”的工作态度办事,认为一点小回扣、小好处,只要不违反大原则,把准大方向,就不碍事,就不叫贪,思想深处腐朽堕落。对于这类干部要坚决实行零容忍,蚁穴能毁堤、群蝗能毁田,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微腐败”虽是小腐小贪,伤的却是党的执政根基,挥霍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反腐败要防微杜渐,要将“法不责小”的侥幸心态彻底扼杀。
要以全方位手段惩治“微腐败”。在基层,“微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老百姓办事,多少都会给办事人员表示点“心意”,不然就是“不懂规矩”,原本合理的事,好像非得“打点打点”才能办成。面对人民群众身边的这些“微腐败”苍蝇们,不仅要抓紧制度的笼子,通过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管控机制加以约束,更要树立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底线意识,同时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鼓励群众在面对“吃、拿、卡、要”的病态办事流程时,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勇于向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维权。对于“微腐败”,要以全方位手段惩治,将“惯性微腐”连根拔起。《人民的名义》中,陈老对李达康说了一句话:人民不相信政府这才是最可怕之处。莫让“微腐败”伤了老百姓对政府反腐工作的信任,更别让“微腐败”心态成为开启贪婪大门的钥匙。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统战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