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治沙中炼就的脱贫经值得点赞

[ 作者:任元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12 录入:吴玲香 ]

约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被称为中国第七大沙漠。而库布齐沙漠腹地所在的杭锦旗,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2016年,杭锦旗终于实现了“人脱贫、旗摘帽”的目标,正式退出了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行列。(05月10日 中国日报)

位于库布齐沙漠腹地所在的杭锦旗,借助亿利资源集团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治沙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新路,实现了“人脱贫、旗摘帽”的目标。他们这种立足实际抓脱贫的经验,可歌可贺!

扶贫贵在立足本地资源。然而杭锦旗的资源除了一望无际的沙丘,缺水缺钱缺项目外,唯独不缺艰苦创业的精神。他们借助亿利资源集团,以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化改善的方式,围绕治沙做文章,发展脱贫致富的产业,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如创造了水冲沙柳种树法,在提高劳动效率中增加群众收入;在资助贫困群众扶贫羊的同时,利用亿利吉祥农场带动群众种植甘草增收;发展光伏发电,以“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立体治沙带动群众发展生态产业。正因为他们围绕治沙,积极寻找脱贫的路径,带动沙区10万名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把库布其沙漠从一片“死亡之海”打造成为一座富饶文明的“经济绿洲”。

扶贫贵在培育发展脱贫致富新产业。他们在借用亿利资源集团的力量,通过政府的投入和群众的力量,培育和发展群众致富增收的沙漠绿色产业,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吸引了各界游客的观注,为发展沙漠观光旅游创造了条件。当地群众借助改变的自然环境,积极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开“草原请你来”饭庄,经营穿沙摩托车等方式,服务游客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牛羊等传统养殖业,让部分农产品实现了就地消化,并安置了部分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同时挖掘抢救“古如歌”历史文化,并成功申遗,组建古如歌艺术团成,重现了优美的旋律,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底蕴。

扶贫贵在政府和企业的反哺。杭锦旗在借助国家的扶贫政策,加大对扶贫新村建设的资助的同时,亿利资源集团在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的号召,加大了对当地农户 帮扶力度,如因病返贫何二成一家,正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下建成了新居。同时,旗政府运用综合施策的方式,建立起了沙漠中的一流学校,为当地群众子女提供了优良的教育环境,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发展观念。

杭锦旗在治沙中炼就的脱贫经,给那些面对脱贫困难还苦不跌的扶贫干部深深的启示,脱贫是等不来的,只有依据当地实际,创新扶贫思路,在苦干与巧干中才能换来群众增收的实效。

(作者单位:盐亭县商务和科技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