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近日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并印发专门通知,就28项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部门、具体措施、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限,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4月27日)
当前,基层人才匮乏的现象日益突出,“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队伍不稳”是对基层人才问题的总体评价,“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难和基层“人才荒”相互交织。各地在人才引进、培养、留住等环节的新奇举措让人啼笑皆非,“人才荒”已成为困扰基层领导者的头等大事。“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破解基层“人才荒”,需扩宽“入口”,解决总量不足问题;需加强培养,健全“梯队”,解决结构不优问题;需堵疏结合,畅通交流渠道,解决队伍不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以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良好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影响着一个地方或部门,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公道正派才能带好队伍,为政清廉方可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结党营私、好人主义盛行,破环的不仅是当地的政治生态,还将影响人才作用发挥。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坚持从严从实选人用人。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优亲厚友等有失公允,会让真正的人才晋升渠道被封锁,优异的人才不会再“自投罗网”,已有的人才也会尽早“找下家”,面上的举措对引进和留住都将成为空谈。公道正派选任用人,所选用之人也会明白干事创业需要优异的实绩,其选人用人也会不失偏颇,其言行还将影响身边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将得以延续。优异的人才对前途有盼头,流失现象必然会大幅减少。
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也需要疏堵结合,在扩宽“入口”的同时也要畅通出口。经常见各地为留住人才,服务期、保证金等手段层出不穷,这些举措仅能解决的面上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心病”。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不应单从制度上来防止人才流失,更应从关心、爱护、帮助人才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为人才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和心灵的慰籍,还要为人才营造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还要解决好人才培养问题。做好人才培养是其得以正常晋升的重要渠道。基层事多人少,本身难以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还时有阻扰参与培训等机会,一方面让人才成长周期长,经常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同时也让人才感觉前途渺茫,心生离意。
基层的“人才荒”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正在持续出台向基层倾斜的利好政策,引导人才为基层服务。基层更应顺势而为,为人才点燃筑梦基层的理想情怀,为渴望拥抱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基层天地更广阔,基层事业更辉煌!
(作者系四川省平武县土城藏族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