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对症下药

[ 作者:李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6 录入:吴玲香 ]

2016年,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国上下的脱贫攻坚战打的如火如荼,并立下了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若。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扶贫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扶贫任务的长远性,不能求之过急,也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扶贫数据而强制脱贫和“快速脱贫”,最终导致群众再度返贫。脱贫任务完成的标准应该是全面脱贫、整体脱贫,做到户户脱贫、人人脱贫,达到标本兼治、正本清源的效果。

精准扶贫,要因人而异。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良莠不齐,致贫原因也各有千秋,所以扶贫不能够一概而论,既要从整体把握,更要从细节着手,细化到人。致贫的原因众多,但一般而言,不外乎是年老病残致贫、无劳动力致贫、自然灾害致贫等等,不是每一类贫困都只靠以发放补贴就能解决的,这只能是解燃眉之急,还需要政府对其精准发力。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贫困人口提供全面支持,不仅要进行物质扶贫,还要进行精神扶贫,只有以自身努力为主的脱贫才能保证真正脱贫。

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中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大不相同,经济生产状况也大相径庭,所以扶贫勿要“一刀切”。发展农业是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有计划、有方向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农民发展农业。在通过农业发展进行扶贫的同时也要创新更多的扶贫方式:如进行产业扶贫,给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他们就业;亦或是文化扶贫,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都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可挖掘的文化潜力大,创造条件让农民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继承发扬当地文化,既可增收,又可弘扬传统文化。

脱贫攻坚之路,任重而道远,全体干部要上下发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作者单位:乐山市井研县金峰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